正文 第18章 保持和諧是中庸(4)(2 / 3)

不做諂媚之人

諂媚,是一副卑躬屈膝的醜陋嘴臉。

對上級領導“脅肩諂笑”、溜須拍馬,成了一些人屢屢得到賞識的法寶和提拔的捷徑,當然,前提必須是其領導和這樣的人是一丘之貉,這樣的人方能“百諂不殆”,否則,肯定是枉費心機,自討沒趣。

唐朝酷吏郭霸就因諂媚行為而遺臭萬年。魏元忠是武則天時的重臣,唐中宗時又是兵部尚書,“軍國大政,獨委元忠”。一天,魏元忠患病在家,朝中大臣都去探望他,酷吏郭霸也想巴結他,便來到魏家,表情顯得異常悲痛,他讓人取來魏元忠的大便,竟然親口嚐了嚐,然後很高興地對魏元忠說:“大夫糞味甘,或不瘳。今味苦,當即愈矣。”魏元忠對郭霸這種極富創意的諂媚行為既驚訝又厭惡,就把這事張揚了出去,鬧得人人皆知。郭霸沒摸準上司 的脾氣,結果把自己弄得聲名狼藉。

宋代權奸丁謂也是一個善於逢迎的高手。一天,寇準和同事們會餐,胡須上沾了點羹汁。丁謂看見後,趕忙起身,很小心地為他擦掉了。寇準看不慣他這種行為,就當著眾人的麵揶揄他說:“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邪?”寇準是個“性剛自任”的人,宋太宗曾說:“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征也。”丁謂應該知道寇準的為人的,也許是當奴才逢迎領導都成了習慣了,才不由自主地丟了醜。

有的人見了自己的上司或級別比他高的人,就卑躬屈膝,誠惶誠恐,滿臉堆笑說:“您好,看您紅光滿麵,有什麼喜事嗎?”迎接領導檢查,就說:“您親自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領導外出提一包,他連忙跑過去說:“我給你拿上,免得貴體累著!”領導要上車,他快速跑過去,將車門打開,就說:“您請,一路走好!”逢年過節,他免不了到領導家去“孝順”,美其名曰:“尊敬領導。”給領導孩子壓歲錢,就說:“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望笑納。”當然,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該客氣的還是要客氣的,但不要讓人覺得有諂媚之意就行。

諂媚之人是無知的,他們看到玫瑰的刺,卻仍寧願為玫瑰流血;他們看到甜蜜的後頭是黃山蜂駭人的針,卻仍想一嚐甜頭。在小利麵前,他們永遠是積極的,在他們的眼中隻有利能讓他們振奮。盡管利是一座他們可攀登頂峰的山,但他們最終會付出很慘的代價的。

中庸的藝術

不做諂媚人是十分難得的。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對上級不諂不媚,不逢迎,應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當然,我們既要堅持原則,更得講究待人接物的策略,以免為諂媚之人所害。

學會傾聽別人的談話

我們之所以有兩隻耳朵和一張嘴,就是為了多聽少說。

我們在與人交往中,不僅要學會交談,還要學會傾聽。傾聽是一門藝術,是尊重別人的表現,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需要。

假如我們注意聽上司要求我們做的事,就增加了做好事情的機會,而且不必再重做,如果我們注意聽別人告訴我們的方向,就不會走錯路。傾聽是一種技巧,這種技巧的第一信條,就是給予對方全然的注意。當有人來與我們交談時,不要讓任何事務打斷我們的注意,如果是處在擁擠的房間內和人說話,也盡量摒除其他事務的幹擾,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惟一的在場者,我們必須注意對方,這樣才能聽到對方告訴我們的話。假如不全神貫注,我們就會心不在焉,這是失禮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