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要緊!錢良斌立即撥打了120,讓對方聯係市第一醫院,備好擔架在醫院門口接應。隨後,他向車上乘客說明情況,“大家都很配合,一部分人在江廈公園站下車了”。從江廈公園站到市第一醫院,錢良斌打開雙跳燈,一路直行,連越三個站點,不到5分鍾,就將發病乘客送到醫院急救。
【多維解讀】
1.珍愛生命。生命很頑強,但有時候也很脆弱。生命的延續需要許多人的共同努力和愛護。文中的駕駛員錢良斌以拯救乘客的生命為首要,連越三個站點,使乘客的生命得到延續,我們應該學習這種精神。
2.輕重緩急的選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於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危急的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錢良斌雖然沒有讓其他乘客坐上公交車,但他卻救了一位乘客的生命。在兩種選擇中,他做出了一個最正確的決定。
湖南11縣“最美縣委大院”見證艱苦奮鬥
臨澧縣委大院,縣紀委監察局局長辦公室屋頂上有個大洞,抬眼就能看到木質房梁;衡東縣委大院,縣委書記程少平住在一間紅瓦房裏,“這裏很安靜,唯一不太方便的是,房頂上總有老鼠在跑”;茶陵縣,原縣委書記龍秋生曾把車庫改造了一下,一家八口一住就是11年……臨澧縣委大院建於1952年,磚木結構的辦公樓一直用到現在,每年都要花大力氣治理白蟻。但這個縣2004年財政收入剛過億元,就籌集1.5億元,高標準建設臨澧一中新校區。
除了上述3個縣,石門、新邵、藍山、龍山、雙牌、嶽陽、綏寧、漵浦8個縣也在使用條件簡陋的縣委大院。湖南這些修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縣委大院,曆經半個世紀風雨,不蓋新樓,也不搬遷,贏得了廣泛讚譽。
衡東縣委大院被稱為“最親民的縣委大院”,每天早晚來散步、健身的群眾絡繹不絕。幾十年來,大院形成了一個規矩:同一套宿舍總是安排相同職務的幹部居住。群眾都知道書記、縣長住在哪兒,“敲敲門就來了”,隨時可以反映情況。
【多維解讀】
1.艱苦奮鬥。幾十年來,這些大院經曆了十幾任甚至二十幾任縣委書記,記錄了艱苦奮鬥的創業史,見證了黨員幹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點點滴滴。
2.良好風氣。11座縣委大院,也許還不止這個數字,它們飽經風雨,長的60多年,短的也有40多年。湖南的“最美縣委大院”並非孤例,而是一個現象——“縣委大院現象”。
3.美。“最美縣委大院”,美在哪裏?美在身居陋室,心懷天下。這些縣並不缺少蓋辦公樓的錢,但與更緊要的民生和發展問題相比,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後者。“最美縣委大院”,美在哪裏?美在身居陋室,卻不抱殘守缺。他們勇於進取,敢於創新。
4.“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對那些富麗堂皇的辦公樓,百姓鄙夷地報之以“最牛”;對這些局促老舊的大院,百姓欣喜地讚歎說“最美”。時間蕩滌了一切,改變了一些東西,但也強化了一些東西,那就是艱苦樸素、為人民服務的傳統。
“大兵修車隊”義務修車24載
在鄭州市綠城廣場附近,有個身著統一製服的車攤,“大兵修車隊”幾個大字,寫在一塊紅條幅上。附近的居民、清潔工、小賣店的老板都知道這個攤兒,不僅是因為這裏修車手藝好,更因為這個車攤有“溫度”——在這裏,修車、換零件都不要錢,等待的過程中,還會有人送來一杯熱水,陪你聊天解悶。
1989年3月5日“學雷鋒日”那天,原解放軍測繪學院組織學員上街開展學雷鋒活動,有學員幫人修自行車,這項服務受到了廣泛歡迎。回去後,在學院支持下,學員自發成立了一個修車隊,約定以後每周日上午,上街為市民義務修車。雖然“學雷鋒日”早已過去,修車員更替不計其數,但這個傳統卻延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