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家風促黨風政風民風
機關與基層
作者:王保慶 胡鴻雁
古代家訓文化中諸如勵誌勉學、清正廉潔、勤勞儉仆、近善遠佞等精華部分,對加強新形勢下黨員領導幹部的家風建設具有積極作用和借鑒意義。黨員領導幹部要吸取中國古代家訓中的營養因素,同時,弘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紅色家風,帶頭樹立良好的家風,以良好家風促黨風政風民風進一步好轉。
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這是治家的前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黨員領導幹部是人民群眾的表率,也是家庭成員和身邊工作人員的表率。這就要求領導幹部加強自身修養,麵對社會轉型時期家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嚴以律己,防微杜漸,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的要求,為家人、為身邊工作人員乃至人民群眾樹立一個具有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共產黨員典範。
一定要管住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領導幹部如何對待自己的家人和身邊的工作人員,是衡量其思想境界高低、家風優劣的一把尺子,也是檢驗他們的權力觀和廉潔情況的試金石。真正合格的領導幹部應該把共產主義思想道德貫穿於家庭生活,滲透到親友關係之中,絕不能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自己和家庭成員謀取私利的手段。要做到黨內黨外、家內家外、人前人後都按黨的原則辦事,把自己的家風搞好,努力建設和諧型家庭、廉潔型家庭。
高度重視個人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重慶解放前夕,關押在渣滓洞獄中的革命誌士將地下黨鬥爭經驗寫成文字並附上給黨組織的建議。建議之一就是要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的作風問題。人們大體上有三個活動圈: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三者各不相同,卻又密切相關。長期以來,對幹部的管理和考察往往局限於工作圈,對生活圈、社交圈則了解得少,成為管理和監督幹部的薄弱環節,個別領導幹部的腐敗行為往往就發生在這兩個活動圈內。切不可把領導幹部的生活作風看作是生活小事而諱莫如深,更不能視為個人私事而諱疾忌醫。
帶頭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近些年來,“艱苦奮鬥”四個大字,在一些黨員幹部的頭腦裏一度遺忘,浮華奢靡之風漸漸蔓延。共產黨員要杜絕官場奢靡之風和家庭鋪張浪費現象,要警惕把奢華看作身份象征的不良心理,還要破除所謂的揮霍浪費有益論、有功論。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強化對弱勢群體的道德關懷意識。對社會弱勢群體關注、關心、關懷是黨性的基本要求。黨員幹部必須正確處理好先富與後富、個人富裕與共同富裕的關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各級領導幹部時刻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群眾疾苦,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發揚人文關懷精神,努力解決民生問題。在政策製定和實施上注意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維護社會公正。同時,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真正為弱勢群體排憂解難。
帶頭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良好學風,帶頭建設學習型家庭。學風問題也是黨風問題,是關係黨的興衰和事業成敗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建設學習型政黨,領導幹部就要做學習型領導幹部。“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讀書,要從家庭開始。領導幹部學習意識濃厚,就能在家庭營造講學習的氛圍,建設學習型家庭,進而帶動單位部門乃至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作者單位分別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