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凝聚共識 剖析問題 獻計獻策(2 / 2)

中國國電集團總經理助理、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李恩儀發言指出:龍源電力充分利用國家能源局批準建設的國家能源風電運營技術研發中心的平台,積極承擔國家“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主持和參與製定多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建成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開創了低風速和高海拔風電先河,成為第一個到境外投資風電項目的國有發電企業。僅2013年便實現風電發電量220億千瓦時,相當於北京市一年的居民用電量。但企業未來發展,麵臨著棄風限電和風電盈利能力脆弱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許多代表在發言中指出,風電發展還麵臨諸多掣肘,主要體現在:缺乏頂層設計和路線指引,事業發展導向性不夠明確;技術儲備及創新驅動不足,市場支撐後續乏力;區域格局規劃不明朗,並網和消納不暢成為老大難;等等。深刻揭示出在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探討解決問題的良策

到會的與風電發展有關的中央國家機關部委主管負責人的發言,專業透徹,切中時弊,其意見建議很有價值。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指出:隨著風電行業進入全麵、快速、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步暴露。隻有凝聚共識、轉變觀念才是解決各種問題的關鍵。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發展路線圖,著力從規劃、審批層麵解決棄風限電等突出問題;加快電力運行管理市場化改革,通過擴大資源配置範圍、加快蓄能電站建設等手段實現電網跨區互補、多種電源互補;同時優化電力係統,抓緊研究以清潔能源供熱的相關扶持政策;充分借鑒發達國家有益經驗,更多關注用電方需求,依靠市場的力量形成一個靈活的發電、用電機製。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誌軒的發言贏得滿堂叫好,他指出:我國風電發展有待於從多個方麵繼續努力。一要重建評價體係。按照能源革命提出的新要求,重新構建風電行業價值評估體係。體係建立要充分考慮環境效益,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兼顧經濟效益。二要強化法製管理。風電和其他產業一樣,必須進入法製化的管理渠道。目前風電發展還麵臨著無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情況,企業不知如何應對,迫切希望建立起完善的規則體係及配套製度。三要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推動風電走市場化發展之路。目前,僅僅依靠風電行業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健康穩定發展,亦無法與傳統能源進行競爭,尚需國家層麵予以扶持,剩下的則交給市場,由市場發揮作用。

最後一位發言的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係教授柴建雲就像是給會議作的精彩總結。他談道:從在紐約召開的“201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的報道得知,中國碳排放量已經占到世界排放總量的28%。在這個時間節點下調風電價格不合時宜,可能引發中國政府減少對新能源產業扶持力度的誤解。無論是風電、火電、水電,還是核電,在計算其成本時都要將碳排放成本計算在內。國家要加強科研投入,在大力發展海上風電、低風速風電的同時,尤需關注風電在電力係統內部的兼容性和協調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