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運行新特點
執政與行政
作者:盛來運
2013年,我國三次產業結構出現了曆史性變化,第三產業現價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上升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這一變化標誌著我國經濟正由工業主導型向服務業主導型轉變,將對我國經濟增長、就業、投資、消費等各個領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我國服務業進入加速發展的新
階段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服務業發展較為滯後,1978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僅為23.9%,不僅低於第二產業(占比47.9%),也低於第一產業(占比28.2%)。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逐步推進,服務業發展開始加快。1979-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10.7%,快於GDP增速0.9個百分點。近年來,隨著政府對服務業發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第三產業增速不僅持續快於GDP,而且持續快於第二產業。2012年,第三產業增長8.1%,增速比第二產業高0.2個百分點;2013年增長8.3%,高0.5個百分點;2014年上半年增長8.0%,高0.6個百分點。2014年上半年三次產業的比例關係為7.4﹕46.0﹕46.6,第三產業占比繼續提升。
從發展空間看,未來我國服務業發展潛力巨大。
一是工業化進程加快將增加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當前,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進入了一個以轉型升級、結構優化、技術進步、效率提高為特征的新的發展時期,研發、設計、營銷、售後服務等服務需求快速增長,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進入快速增長期。2013年,金融業增長10.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11.4%,分別快於第三產業整體增速1.8和3.1個百分點。2014年上半年,金融業增長9.7%,快於第三產業1.7個百分點。
二是居民消費結構升級促進生活性服務業迅速發展。隨著收入的逐步提高,居民對文教娛樂、醫療保健、教育等發展享受型服務的需求迅速上升,居民消費結構呈現由滿足基本生存需要向追求文化、娛樂、健康等高層次消費的轉變。2013年,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5.0%,比1978年下降22.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7.7%,下降30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文教娛樂、醫療保健現金消費支出占總現金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12.7%和6.2%,比1990年分別上升3.9和4.2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文教娛樂、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7.3%和9.3%,分別上升1.9和6.0個百分點。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不斷湧現,推動生活性服務消費快速增長。2014年上半年,預計完成快遞業務量59.1億件,同比增長54.0%。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上升,家政、養老和病患陪護等服務行業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三是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將給服務業發展帶來新增長點。“十二五”規劃提出,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務製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建立健全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逐步縮小城鄉區域間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差距。2010年以來,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財政支出持續較快增長,相應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逐步上升,2013年達到7.6%,比2009年上升1個百分點。社會事業將成為服務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
四是城鎮化持續推進將加速自給型服務的社會化。當前我國城鎮化正處於快速推進和深化階段,隨著大量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相當部分家務服務將逐步由無酬勞動轉變為有酬勞動,從自給型轉向社會化。根據2008年國家統計局對十省市進行的時間利用調查,調查對象平均每天用於無酬勞動的時間為2小時43分鍾。有關專家研究認為,如果其中一半逐步轉化為有酬勞動並取得社會平均收入,GDP將會增加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