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央企業的母公司中,隻有中國聯通等八九家公司初步實現了股權多元化,大多數還是國有獨資。近來,已經有一些國有大型企業主動提出實行混合所有製,比如中石化油品銷售板塊擬引入社會和民間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製經營。還有中電投,也是允許民資參股部分中電投旗下的子公司和建設項目,規模比例大概三分之一左右。混合所有製經濟既可以國有資本控股,也可以非國有資本控股。當前要著重避免民間資本參股後沒有多少發言權的現象,也要避免有的央企在混合所有製改革中隻拿出一部分不賺錢或者成為包袱的業務吸收社會資本參與。
另外,在討論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中,也出現有的民營企業一講到混合所有製經濟就要求控股,這也不完全現實。因為現在像中石化等央企準備引進社會資本的,它的油品銷售板塊拿出三分之一就達到上千億元,目前單個民營資本恐怕還沒有具備控股的能力。在這同時,也要防止在混合所有製改革中出現國有資產流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客觀合理地評估國有資產,依法和公開透明操作,嚴格防止過去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很多亂象。有的專家估計,目前混合所有製經濟總體上占我國經濟比重三分之一左右,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我個人估計,到2020年,我國混合所有製經濟總體上占我國整個經濟的比重可以提高到50%左右。所以,可以想象,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化,混合所有製經濟將會有長足的發展。因此,今後需要加強對混合所有製經濟的研究,包括怎麼樣完善法規政策,健全法人治理結構,真正做到在一個經濟單位內部,各類資本能夠得到同等保護產權、同等使用生產要素、同等受益,促進混合所有製經濟的健康發展。
議題四:國有資產監管機構怎樣從管企業向主要管資本轉變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製,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製,組建若幹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這意味著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改革進入了全新的階段,這是非常大的轉變。如何從管國有企業為主向主要管資本轉變,對國資委來說是個全新的課題,需要探索經驗。
國資委主要管資本,也是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相適應的,因為國資委要逐步致力於國有資本的優化配置,也就要求更好地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決定》專門指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於國家的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是提供公共服務,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這五個重點跟1999年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的《決定》相比,當時提出了國家要控製的國有經濟四大領域,相比應該說又前進了一步。比如1999年四大領域中有個自然壟斷行業,國家要控股經營,但這次更加明確提出來,控製的主要是自然壟斷環節,除了自然壟斷環節以外,應該盡可能地引入競爭機製。目前國有資本80%左右集中在競爭行業,比例太高。雖然國有資本五個重點裏也有一個是競爭性行業,但是更多是要傾向於把國有資本投向公益性方麵,這需要按照《決定》的要求進行調整。
看來,今後要很好界定國有資本的職能,大體分為三類,一類是公益性,一類是商業性,第三類是兩者皆有的。對不同類的國有企業,需提出不一樣的考核指標,比如對於公益性資本運營公司就不能以資本增值作為主要考核指標,而應當著重在成本控製、服務質量等方麵提出要求,這些都需要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認真研究和逐步完善,同時借鑒國內外幾大資本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的基本做法和經驗。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