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估組就棚戶區改造提出了問題和難點:如地方資金缺口和中長期債務壓力普遍增大;部分拆遷戶訴求過高,拆遷難度和成本不斷增大;部分轉型和改製的國有企業以及老工業區的棚改困難較大等等。他們還提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棘手問題:按照現行規定,棚改等安居工程隻有在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四證”齊全的條件下才能開工,但辦理“四證”環節多、耗時長,為保證開工進度,相當一部分項目隻能邊開工邊辦證。由於“四證”不全,金融機構不能放貸,政府和施工企業的籌資難度大大增加。對此,他們建議通過建立綠色通道、推行“並聯審批”,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確保項目及時開工、合法合規施工;同時,預先做好項目選擇和審批準備工作,方便國家任務下達後及時開工。
全國工商聯在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彙報中,談到《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目前放權力度有限時,先定量地指出問卷調查中49.18%的民營企業認為仍需進一步下放核準和備案權限,然後舉例指出,有些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投資項目,核準權限已下放給地方政府,但關鍵權限仍在相關部委,沒有同步下放。項目投資核準目錄縮減後,出現了一些法律法規修改不及時,一些領域“舊政策已破,新政策未立”,有的政策變動過頻,有的不科學等問題,給民營企業投資帶來了一定的負麵影響。
記者還注意到,此次第三方評估提出的政策建議並非大而化之,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較強。
田間水利工程資金整合難題困擾地方多年,中科院建議,充分考慮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等係統的項目特點,在縣級層麵編製科學合理的農田水利中長期規劃,指導項目區設置和建設標準,解決資金整合統籌難度大的問題。對此,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水務局局長楊永超說:“以縣級農田水利規劃為抓手,整合統籌涉水涉農建設資金,這個建議接地氣,可操作。”
“片區扶貧和精準扶貧任務不協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評估組直截了當地指出,片區規劃出台後,不少部門沒有落實規劃提出的項目,有的省份項目整體落實到位率隻有兩成。對此,他們建議,對涉及區域發展和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創新機製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十項重點工作的重大項目,要優先啟動,即使“十二五”規劃實施不了,也要納入“十三五”規劃。“片區規劃與精準扶貧結合著做,這個建議實事求是。”一位參加了國務院扶貧辦組織的調研督查的“老扶貧”如是評價。
8月2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在聽取完四家單位的彙報後,會議強調,對發現的問題,相關部門要落實責任,抓緊整改,使政策落實成為一場“接力賽”,確保“抵達終點”,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對第三方評估本身,會議給予了充分肯定:“第三方評估對政府工作既是監督,也是推動,要形成製度”。
第三方評估,作為政府管理方式的一種重要創新,如何建立長效機製,接下來還需多方麵的摸索實踐。而毫無疑問的是,這種機製一旦建立起來,將成為服務我國全麵深化改革,確保經濟行穩致遠的重要智慧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