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問題是一種客觀存在,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必然存在。因此,若要高效地解決問題、實現目標,方法比什麼都重要。有人視問題為“龐然大物”,心生疑懼,隻能做問題掌中的“獵物”;有人卻視之為“紙老虎”、“黔之驢”,積極發現其致命區,一矢中的。隻有在開放的大環境中,找到最準確的目標,才可以取得最終的勝利。
古時候,有個齊國人非常喜歡打獵,盡管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耐心,但收獲總是不大。
仔細分析後,他發現失敗的最大原因不是自己的技術差,而是他缺少一隻優秀的獵犬。而購買一隻優秀的獵犬需要很大一筆資金,這對於家境貧困的他暫時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於是,他轉而努力耕作農田,家境漸漸富裕起來,同時,他也時常注意練習,使狩獵的本領也得到提高。
幾年以後,他花了很多錢買來了一隻非常優秀的獵犬,開始了自己喜歡的狩獵生活。由於獵犬的幫助,這個獵人收獲特別大,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獵手。
可見,找出突破點、找對方法是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不對,結果隻能是南轅北轍。而一個真正的“問題獵手”,不僅能做到未雨綢繆,而且能做到“一擊斃命”。
發明“豐田生產方式”的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大野耐一是個善於從不滿中發現問題,加以改進的人。大野曾總結他發現問題的秘訣在於“凡事要問5次為什麼”。
有一次,生產線上有台機器老是停轉,修了多次都無效。大野就問:“為什麼機器停了?”
工人答:“因為超負荷,保險絲燒斷了。”
大野又問:“為什麼超負荷呢?”
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大野再問:“為什麼潤滑不夠?”
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
大野再問:“為什麼吸不上油來呢?”
答:“因為油泵軸磨損,鬆動了。”這樣,大野還不放過,又問:“為什麼磨損了?”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
於是,大野下令給油泵安上過濾器,終於使生產恢複了正常。
大野的這種方式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根源,可以有效地“捕獲”問題。
多問一些為什麼,我們可以用更少的力氣、時間來解決更多的難題,取得更多的成就。
美國華盛頓廣場有名的傑斐遜紀念大廈,因年深日久,牆麵出現裂紋。為保護好這幢大廈,有關專家曾進行了專門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