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範成大 關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2 / 2)

範成大的第三次萬裏壯行,是他出任四川製置使任,這次天府之任是他主政一方、功成名就的愉快之旅。

早在範成大出道之初,在他擔任處州知州時,就通過做成五件事,即創立“率錢助役”的“義役法”,減免捐稅,設立義倉,建造平政橋,修複通濟堰等,把麗水那個爛攤子治理成為百姓安居樂業的人間樂土,朝廷還在全國推廣他的施政經驗。

擔任四川製置使,是範成大外任中最大的一個職務,主管一個省的軍政大事,也為他全麵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提供了空間。當時四川與鄰國邊境線漫長,範成大僅僅以戰兵五千,就解決了西南諸邊的紛擾,擊退吐蕃和奴兒結的聯軍入侵;在四川省內,則利用重賞分化等各種手段,清除了“通匪”的白水砦將王文才。形勢稍微安定,範成大就以聚攏人心,各安本職的策略,引導川民恢複生產,迅速使四川成為經濟繁榮的天府之國。

淳熙四年,範成大52歲,離開四川製置使任。當年5月底他從成都萬裏橋出發,10月進入吳郡(蘇州)的盤門。和前兩次懷著重重心事的旅行不一樣,雖然與四川的同僚朋友分別不免傷感,但這一次的回鄉之旅則充滿“歸去來兮”的喜悅和輕鬆。當範成大乘舟東下,在鄂州參加知州劉邦翰設於黃鶴山南樓的中秋賞月宴會,曾經寫下了《水調歌頭》一詞,記述他“十二年間十處見中秋”的心境:“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今年新夢,忽到黃鶴舊山頭。老子個中不淺,此會天教重見,今古一南樓。星漢淡無色,玉鏡獨空浮。斂秦煙,收楚霧,熨江流。關河離合,南北依舊照清愁。想見姮娥冷眼,應笑歸來霜鬢,空敝黑貂裘。釃酒問蟾兔,肯去伴滄洲?”乘舟東下,鱸鄉在望;舉酒邀月,結伴滄洲。作者抒寫自己賞月時的淋漓興致和暫釋官務的快慰,又從神話、曆史故事中生出豐富的想象,神氣超怡,心胸高曠,自有一種人生的飄逸瀟灑。

淳熙九年,範成大從副宰相的位置上退休,從此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閑適而優裕的晚年生活。範成大與楊萬裏、陸遊、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特別是晚年他深入到農村生活中,體會著那份農時的樂趣,寫下了《四時田園雜興》和《臘月村田樂府》,描述了江南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麵,像一長卷生動的農村風俗畫,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宋代風土人情,富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尤其“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一首,更是成為傳誦不絕的名篇。

“予生東吳,而北撫幽燕,南宅交廣,西使岷峨之下,三方皆走萬裏,所至無不登覽”。當一生的漂泊沉澱在他內心深處,便成為記憶中永恒的財富,也使得範成大有著其他文人所很少見的闊達與從容。範成大的詞優美雋秀,或寫湖山風水清賞之趣,或述農家田園閑適之情,既有婉約又有豪放特點。特別是當退居家鄉石湖,範成大獨自月下賞花,與友人小園淺酌,歌女的婉轉而唱,村民的恬然自足,讓他的身心得到了久違的歡暢,也讓他的詞顯得更為清新婉麗,就如他的《蝶戀花》:

春漲一篙添水麵。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

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嚐麵收新繭。

責任編輯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