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索、布局階段
2008年10月,《廣播播音與主持》作為必修課正式運作,專業課程主要內容就是圍繞電話廣播的《天天讀報》的備稿、播音、錄製、製作進行。在老師指導和部分學生骨幹協助下,由參與實踐課的三年級全體學生輪流參加,在每周一學時《廣播播音與主持》課程的基礎上,選派學生自主完成電話廣播部分時段的編輯、播音、錄製、剪裁、製作全過程(其規模與參與程度為全國空前)。而節目的編輯、上傳及管理工作,由部分畢業班學生帶領部分院社團廣播站和朗藝團學生運作。通過此項實踐活動,鞏固了本專業學生播音主持、廣播文稿編輯、音頻編輯製作的實踐能力與技能。
具體的做法是:由播音係指定7位專業教師分別從周一到周日帶班。將2006級的全體學生分成7個專業小組,每天分別由一個小組值班。早晨6點30分全組同學到電話廣播編輯部簽到,由專業教師擔任領班,分派稿件和分配錄音間,要求學生在7點45分之前上交錄製完成的節目,統一進行剪輯和審聽,挑選符合播出標準的節目發送到電話廣播網絡,成為聽眾可以隨時選擇收聽的新型的廣播節目。
帶班的教師將每個組學生的新聞節目錄音集中起來,每次都進行評判、打分,從吐字發聲到對稿件的理解表達,逐一進行評判,最終給每一個學生在電話廣播中的表現做出整體評價。
(三)完善組織階段
2009年,原學院社團廣播站經調整、充實,組建新社團“聲線傳媒”工作室,以二、三年級為主的學生成為電話廣播工作室的實際運作實體,全麵組織這項工作。配合專業課《廣播播音與主持實踐》進行技術操作,完成上傳節目、與電台總部接洽、協調等工作,形成了教師學生互動、播音係與社團各負其責的製度化運作的格局。
聲線傳媒工作室逐步完善廣播節目的製作流程,製定了詳細的管理規章製度和業務量考核標準,嚴格管理節目播出流程,保證了節目的質量,使電話廣播成為“正規的媒體”。
聲線傳媒工作室定期請輔導老師講解節目的選稿、編輯、流程等知識,請電台在職編輯、記者和台領導進行講座。聲線傳媒工作室繼承了學校優秀社團原學院學生廣播站的傳統,在新媒體的運作中日益發展壯大,2010年成為學校十佳社團,是所有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中與專業聯係最緊密的,這個經曆使社團成員成為本專業學生中最早的“廣播工作者”。
(四)發展、開拓階段
2009~2010學年,《廣播播音與主持實踐》課調整到晚間課後進行,而且將1個學時的時間改為集體上課,研究以往播出節目或分析當期稿件,之後選擇出表現較好的學生進行節目錄製。節目上傳時間也改為晚間,截稿時間更加充裕,有利於節目質量提高和製作精致,也適應老師、學生以及聲線傳媒工作室的時間安排和節目播出的流暢。
同時,將播音主持藝術專業中的雙語播音、主持藝術方向與采編播一體化主持方向三個小組的同學安排到《電視播音與主持實踐》課程學習,主要進行電視節目采製、編輯、主持、製作等內容的實踐,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五個組的同學仍從事電話廣播實踐(2011~2012學年,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方向和雙語播音與主持、采編播一體化主持方向的學生按學期輪換參加電話廣播和電視節目實踐),由聲線傳媒工作室負責節假日和寒暑假期間節目的製作、播出任務。至此,進一步擴大了學生的實踐領域,《廣播播音與主持實踐》、《電視播音與主持實踐》課布局基本完善。
2010年起,學生社團聲線傳媒工作室除做好電話廣播工作外,還開拓了廣播節目直播體係,在校園廣播開設新聞、娛樂、服務等類型的節目,並利用學校英語教學考試的聽力專用調頻廣播頻率在非考試期開辟了日播廣播主持節目娛樂主持節目,在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中擇優選拔部分學生,充實到節目中。目前,在天津市高校廣播聯盟的支持下,收聽範圍已擴大到天津市十餘所高校及其周邊社區。
三、電話廣播實踐課程的意義
(一)把校外實踐基地搬到校內,實現“產學研”結合的效果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從1993建立至今,陸續建立校外實習基地10多處,其中有些已經簽署協議的實習單位因不能保證實習學生實習後的就業,不能吸引足夠多的學生前去實習;而有些尚未簽署實習協議的單位卻因為地處學校所在城市、以往學生就業情況良好,而成為實際上很穩定的實習單位。建立什麼樣的校外實習基地?如何建立?成為一個難題。
天津人民廣播電台電話廣播工作室建在校內,借助媒體的政策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將學生的人力優勢和學校的科研優勢轉化為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的現實產品,電話廣播工作室成為建在校內的“校外”實習基地,學生的專業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實習。
2008年至今,隻從天津人民廣播電台電話廣播《天天讀報》欄目播出的節目累計就達1500多組,近30000分鍾,收聽人次100多萬。2008年至今,參加過天津人民廣播電台電話廣播《天天讀報》欄目播出的學生累計600多人,其中參與較多的200多人,電台頒發實習證書200多份。2008年至今,在電話廣播工作室有過“媒體經驗”的學生進入電台、電視台工作的畢業生都從電話廣播實踐中獲益。2005級學生李大衛在電話廣播初創的2008年就是首批積極參與者,2009年初以“尋找男主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進入天津人民廣播電台新聞頻道;2006級黃釗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廣播;田翔、於楊進入天津人民廣播電台; “聲線傳媒”負責人張昱,進入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工作;2007級張健就職於山東教育電視台;王一如進入杭州西湖之聲台,都迅速成為業務骨幹。電話廣播成為其正式工作前的很好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