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步驟一,完成(1 / 2)

周洪在太原召集了逃亡出來的舊部,和一些效忠他的小股土匪。又聚集了八千人馬。在太原附近的一個縣城裏駐紮,等待著張燕的指示。

張燕看了趙雲的書信,言辭懇切,情深肺腑,書信的開始,趙雲先回憶了雙方的曆史情誼,順便談了一下周洪被俘後的情況,絲毫沒有挖苦和譏諷意思,隻是感歎時光的蹉跎和歲月的變遷。一番感慨之後,趙雲又開始恭維張燕的成就,肯定了張燕反抗精神,讚賞了張燕這現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把張燕很誇一頓之後,又開始分析眼下並州,乃至整個天下的局勢。站在張燕的角度,切實而又清晰地幫張燕理清了他正在麵臨的困難和問題,並且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既然這些問題困繞著你,你就把這些交給我吧,我雖然無才無德,但是有一顆舍己為人,心懷天下的熱心。你呢就好好輔佐我,這樣你不但可以功成名就,麵臨的問題也會小很多。

張燕雖然知道這是一堆廢話,但是心裏也知道趙雲不是什麼善茬。於是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把手下大大小小的首領都叫了過來,針對如何趕走趙雲這一問題上,展開討論。要求參加會議的每個人都要積極發言,陳述意見,最後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來。

會議召開後,看著一堆認識的字加起來不到一籮筐的文盲們,在那大放厥詞,喊著響亮的口號,神經病般說著沒有任何意義的廢話。張燕忽然認識到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決定。

於是把這些人打發走了之後,就留下傳說中的‘四將’和楊鳳,討論如何應對趙雲。

張燕語重心長地對這幾個人說,去年他和呂布趙雲對戰的時候,雙方雖然沒有打起來,但是也有幾次小規模的摩擦,通過觀察得知,他對趙雲的軍隊最大的印象就是規矩,和呂布那堆隻知道衝鋒的神經質不同,趙雲的部隊就是嚴謹,無論是防禦,還是進攻,都是組團合作,一同進退,前麵的人死了,後麵的人補上,各方配合的緊密無暇,整個軍隊就是一個戰車,一台碾磨,一往無前,把對手毫不留情地碾碎。

張燕在最初黃巾起義之時曾和盧植有過小規模的接觸,當時的張燕初出茅廬,心情大好,恰好碰見了正在剿匪的盧植,一個趕著搶劫,一個就是來阻止你搶劫的,自然一句話都不用說,馬上就開幹結果可想而知,張燕落荒而逃。

趙雲在最初的黃巾起義中,就是跟盧植一起剿匪。在戰場這個最佳的戰術實驗基地裏,天資聰慧的趙雲,像一隻餓了很久的小豬,拚命地吮吸盧植身上的養分。對盧植的十分正統,看重軍隊協調作戰的方式學得很有一套。而趙雲也成了繼盧植之後,新一代的戰術大師,對戰場上,不同兵種的搭配,時機的把握,雖然沒有盧植那種對幾十萬大兵團作戰,都能爐火純青的地步,但是對於周洪張燕之流,還隻是灑灑水而已。

盧植自以為把自己所學都交給劉備,還給他創造機會去皇甫嵩那裏實習,卻沒料到,自己最寶貴的財富,自己的戰鬥經驗和戰鬥方式卻讓劉備和自己擦肩而過。當真是可惜。雖然劉備也曾跟皇甫嵩混過一段時間,但是皇甫嵩,偏重於出奇製勝的戰鬥方式,還是更適合於曹操那種一肚子壞水的人。劉備終其一生,沒能靠自己打一場漂亮的仗,原因也許正是因為此吧。不過,他沒有學會的,有人替他學會了,這個人叫,諸葛亮。不過現在,這個人還不知道在哪和泥玩呢。

此時張燕手下,也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方是以,楊鳳和周洪為首的主戰派,他們認為趙雲不好惹,可是野心也不會笑。自己在這裏當土皇帝已經習慣了,絕對不可以把自己和兄弟拚了性命換來的成果就這麼讓給別人,所以必須趁趙雲立足未穩的時候,抓緊出兵,傾巢而出,把趙雲幹掉。至少也要把他攆出並州,讓他不許再踏足進來。

而以王當孫輕為首的另一陣營,則認為可以趁現在矛盾還沒有擴大,通過對話和敘舊的方式,進行談判,兩家合為一家,反正都是小時候的好朋友,自己能有今天,一定程度上也是拜他們所賜,而且從小趙雲就是他們的老大,趙雲的才能在這些年的表現開來也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張燕沒有爭霸一方的願望,為什麼不找一個可以信賴的人,一起打拚呢。而且就連周洪都敗得如此之慘,兩敗俱傷,也隻會便宜了袁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