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之眼上的怨氣運使著神族大道法門,乃是火神祝融生前的不傳之秘,而佛光也演繹著靈山佛道的真諦,精妙絕倫,葉青冥仔細看著,不願錯過任何細節,同時回憶著烈陽神皇、地府三王、四大魔君、佛門菩薩以及眾多散修的每招每式,跟自己畢生所學所悟的大道相印證,集眾家之所長,提升自己的境界和實力。
大道浩如煙海,任誰也不能演全,而先後目睹眾多強者拚鬥,猶如身入寶庫,給葉青冥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
可想要將所見所悟的諸般法門融會貫通,並非朝夕之功,因此葉青冥並不著急,大道能領會多少,就領會多少,反正每融合一些精妙法門,自身修為和道行便精進一分,如此算來,已是進境奇快了。
忽有一日,寶摩菩薩說道:“葉施主,昔日你得罪了不少強者,眼下他們趁你不在,正圍攻你的教眾,你難道不想趕去救援?隻要你交出天書和四象鼎,我們便放你離去,如何?”
聽了這話,葉青冥心中十分擔憂,在應劫之前,他已料到會有敵人趁機落井下石,意圖加害自己麾下教眾,他雖做了一番布置,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些教眾能否安然渡過此劫,還得看他們自己的造化。
寶摩菩薩嘴上說得好聽,可葉青冥就算交出天書和四象鼎,又如何能保證對方遵守諾言?
他心中雖然擔憂教眾的安危,但離脫劫之期尚遠,眼下根本無法脫身趕去救援,隻得強壓下憂思,任憑幾位菩薩重諾連許,說的天花亂墜,葉青冥都毫不理會,隻靜觀祝融之眼的怨氣與佛光抗衡,用心體會,觀摩悟道。
光陰不停流逝,一天,兩天,一年,兩年……
數百載寒暑過去,葉青冥旁觀參悟,心境、道行已然更上層樓,但祝融之眼卻漸漸被佛光壓在了下風,畢竟它已不再是毀天滅地的火神祝融了,雖然凝聚了上古火神的一部分法力,但無源之水,豈能持久?
葉青冥輕歎一聲,將自須彌山上普照而來的佛光分出一股,引至自己身上,以減輕祝融之眼的壓力,好讓它在這場生死搏鬥中能堅持得更久,唇亡則齒寒,這道理葉青冥豈會不懂?
何況,這一小股佛光照在肉身上,正可以淬煉筋骨,就如同五百斤重物壓在背上,會使凡人喪命,但凡人背負五十斤分量,卻並無大礙,反而可以鍛煉身體。
一邊用佛光淬煉身體,一邊融彙諸家所長,彌補短處,葉青冥道行提升之後,發現了以往自身存在的許多不足和弱點,此刻正好逐一修補完善,在推演之道和法術神通上的一些疑惑不解之處,也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
佛門六菩薩也早已察覺葉青冥投機取巧、以逸待勞,局勢十分不妥,但此刻騎虎難下,也隻能繼續催動佛光渡化了,畢竟他們舍不得天書和四象鼎,而且知道繼續堅持下去,終有一日會將祝融之眼的怨氣消磨殆盡,那時葉青冥再無機會取巧,自然會被渡化。
又過百餘年,祝融之眼的怨氣已經近乎枯竭,被佛光徹底壓倒,最多再有七八年功夫,便會被徹底渡化,而靈山六位菩薩察覺到此長彼消,心中無不大喜,畢竟隻要渡化了祝融之眼,再渡化葉青冥便易如反掌了。
耗費了這麼多心血和時間,勝利終於在望,六位菩薩自然都精神大振,越發賣力,拚命催動佛光,要一舉功成,葉青冥抵擋艱難,疲於應付,局勢漸漸變得凶險萬狀!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在這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葉青冥心中忽生警兆,急忙分出心力,推算玄機。
這一算不要緊,葉青冥登時麵色大變,原本運轉自如的法力也瞬間散亂,被佛光侵入體內,不由自主的噴出一口鮮血,隨即強忍住五髒六腑的劇痛,運轉法力,將佛光再次擋住。
本來極樂教的教眾應該在葉青冥所設的陰陽八極陣內據守,可保太平,但葉青冥推算過後,竟發覺教中幾位重要人物不依自己囑咐,接二連三擅自出陣,尤其汪曉瀾出陣之後,竟遲遲不歸,而無數強敵對極樂教虎視眈眈,汪曉瀾此舉凶險無比,自然令葉青冥萬分擔心,在這鬥法的緊要關頭驚聞此凶信,竟致身受重傷,差點命喪當場。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