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強力救市
專欄
作者:陸澍敏
連續三周暴跌後,周末管理層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力度出台了一係列救市措施,包括暫停新股發行、21家券商集資1200億設立平準基金以及央行承諾提供流動性支持等等。目前,2萬億融資賬戶麵臨平倉壓力,以券商9000億的資本金絕對無力承擔,券商倒下,那麼提供擔保的銀行和各類金融機構的拆借也將跟著倒下,整個質押和信用係統有崩潰的危險。如不斬斷股市暴跌的鏈條,股市危機很可能演變為金融危機,而金融危機的下一步就是經濟危機。因此管理層出台一係列強力救市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幹預,因為係統性風險依靠係統本身很難在短時間內修複,而聽任危機蔓延則是對股市最大的傷害。救股市,就是救經濟,不但力度要大,而且刻不容緩。
私募的爆倉路線圖
上周末,著名私募清水源宣布清盤,成為本輪暴跌行情中倒下的最知名機構。清水源成立三年多以來,累計收益已經超過十倍。因此它的倒下具有標本的意義,細究過程,不但對於私募機構有教育意義,對於中小投資者也有參考價值。還原清水源的爆倉過程,大致如下:5000點—5100點感覺風險,執行減倉;“5·28”暴跌後,認為市場恢複單邊上行,重新加倉;股市再度下跌,認為是技術調整,調倉而非減倉;股市暴跌過程中,政府利好頻出,不敢降低倉位;股市繼續暴跌,由於資金規模大、倉位重,自營資金不夠補倉,多隻產品持股重疊,造成踩踏,最終越陷越深,無力自拔導致清盤。清水源留給投資者最大的教訓,就是作為職業投資者,必須嚴格執行紀律,尊重市場、敬畏市場,如果相信某種淩駕於市場之上的力量,無論是政府意誌也好,僥幸心理也罷,最終都會遭到市場的懲罰。
改革牛是如何痛失好局的
股市三周市值縮水21萬億,怎麼就從牛市速凍為熊市了呢?牛市究竟是怎樣在短短三周內就從暖意融融的牛市速凍為冰天雪地的熊市?不管做空力量從何而來,管理層的清理配資最重要的一根導火索。配資清理必須要慎重,要征詢業內意見,要有處理方案和應急預案。配資產生、發展、引進股市到大行其道直到泛濫成災,大概花了一年半到兩年時間,金額約為2萬多億,大概3萬億不到一些,現在一說清理配資,就要在一個月內將資金全部強行擠出,好比一個人爬上金茂大廈樓頂花了三個小時,現在要求他兩分鍾內回到底層,還不給降落傘這樣的保護措施,其結果,隻能是飛躍而下,粉身碎骨。無數股民的財富灰飛煙滅,就在這樣草率的政策下赫然發生了。牛市裏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新股發行停止,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而市場的修複,人氣的恢複,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改革牛痛失了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