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到自貿區買進口車:想說愛你不容易(1 / 3)

到自貿區買進口車:想說愛你不容易

車市

作者:劉朝暉

“到自貿區去買平行進口車!” 一度是上海購車者的口頭禪。今年2月15日,上海自貿區在國內首先開始了平行進口車試運行,之前處於灰色地帶的平行進口汽車走到了“陽光下”,成為國家允許的汽車購買渠道。繼上海之後,天津、深圳也都相繼開展了平行進口車業務,然而“遍地開花”的平行進口車市場並沒有如人們美好想象的那樣成為熙熙攘攘的 “低價豪車超市”。有媒體披露,到6月初上海自貿區首批試點的17家企業的平行進口車訂單數量不足100輛,而真實的交車數字僅有30輛左右。這樣的現狀與當時平行進口車高調入主自貿區形成了強烈反差。

相比年初的概念熱捧,眼下的平行進口車市場似乎陷入了 “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一係列的難題正困擾著這個不算新鮮的新生事物。

價格優勢不明顯

之前瘋傳平行進口車的售價一般要比4S店的同款便宜10%至25%甚至更多,而且能更快地提到海外新車,這讓很多消費者對平行進口車怦然心動。然而實際市場上的平行進口車比起4S店,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並不如人們感覺的那樣具有明顯優勢。

家住浦東的小姚在平行進口車試點運行不久就到外高橋洲海路的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展示交易中心去“領了領行情”。對寶馬X5情有獨鍾的他告訴記者,當時在上海地區的各4S店內,新寶馬X5 xDrive35i領先型的官方指導價為93.8萬元,但可以打85折,裸車實際成交價約為80萬元。而在自貿區進口交易中心,中東版X5是73.7萬元,加拿大版84萬-89萬元。“差距不是老大”,小姚有點小小的失望,而當他再去4S店按照中東版的價格去砍價,銷售人員直接回答“沒有可比性”,“畢竟版本不一樣,中規版和中東版、美規版在配置、發動機調校上都有很大差異,單純從價格上對比沒什麼意義。”

消費者可以在上海平行進口汽車展示交易中心得到從購車、買保險、上牌以及售後的一條龍服務。上海自貿區進口汽車展廳。

“前段時間對平行進口車很感興趣,但現在會再重新考慮。”同樣在4S店和自貿區進口交易中心之間逡巡了一星期的陳先生表示, “自貿區在售的奧迪 Q7 35TFSI中東版的價格為64萬元,相比國內配置相近的同款車價格優勢僅有4.2萬元,但存在售後服務不給力的風險。”

從總體上說,自貿區各類平行進口車型單從價格上說略有優勢,但能比4S店優惠到20%的少之又少。在豪華車降價已經成為市場常態的背景下,平行進口車的價格優勢正在不斷縮水。除少數平行進口車價格會比中規版便宜一成左右外,大部分車型的中規版和美規版的價格差僅有4%到6%左右,還有一些甚至和中規版隻有千元左右的差別。如福特探險者,其美規版為42萬多元,而中規版的最低優惠價格也僅為43萬元,對買家沒有多大吸引力。

此外,國內平行進口車商主要的拿車渠道仍是經由國外的經銷商,能拿到的新車數量也許會屈指可數,貨源難以得到保障。市麵熱銷的寶馬X5、豐田普拉多2700、路虎攬勝等主流車可以下訂單,但不一定有貨。據了解,目前平行進口車的配置也有著很大的隨意性,且沒有統一的配置表和指導價,配置與國內版本還可能存在些許差異。一家平行進口車經銷商告訴記者,每個批次進口的車輛,配置都可能有變化,價格亦會隨之改變。

售後維修存風險

對於平行進口車,除價格外,中國消費者更關心的是產品質量和後續的維修保障。

由於品牌授權限製,國內的4S店是不對平行進口車提供售後質保的。上海自貿區為了對平行進口車的售後進行保障,除了規定試點企業及在自貿試驗區內注冊的汽車經銷商,要依法履行產品召回、質量保障、售後服務、汽車三包、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等義務,同時投資2000萬元自建平行進口車綜合維修中心。不過這套售後和維修體係仍在完善中,綜合維修中心雖已經完工,但是最快開始營業也要到這個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