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商業模式、舒心的個人體驗,這位躊躇滿誌的美國科技新寵迅速在世界攤開了大餅。Uber公司官網數據顯示,短短3年其業務範圍已經遍布6個大洲,57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70個城市可進行預約服務。在最近提供給潛在投資者的文件中,Uber披露自己賺得4.15億美元營業收入,公司業務同比增長了300%。2015年,Uber營收預計將達到100億美元,扣除平均大約80%的司機收入分成後,公司淨營收大約為20億美元。
“到今年3月底,Uber令美國市場傳統的的士、機場巴士業務從85%降到了52%”,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法國Uber的使用人數一年間增長了7倍,目前已達100萬,單UberPop一項,用戶已達40萬人。
卡蘭尼克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從Uber服務的風靡中看到了智能遙控人們生活各方麵的潛力。帶著十足叛逆基因和擅長“跨界營銷”他簡直是把Uber玩出了一個新高度,“用Uber不單可以一鍵打車,還可以打飛機、叫貓……”今年3—4月份的日本櫻花季,Uber為花粉過敏用戶獨家定製了“無人機免費遞送口罩服務”,隻需要點擊應用中的“Uber Mask”(優步口罩),就會有微型無人機將口罩送到用戶手中;在悉尼、墨爾本等多個城市,Uber司機會為點擊“Kittens”(小貓)按鍵的用戶送上萌萌的喵星人;甚至泰國盛大的潑水節也少不了Uber的身影,隻需輕輕一按,蓄水卡車和防水套裝“使命必達”。
與之相對應的,是市場資本的大量湧入。在曆經大大小小5次融資後,Uber最新市場估值已經突破500億美元,其中包括來自百度的6億美元投資。這個金額使Uber一躍成為全球價值最高的私人公司,市值甚至超過了推特和LinkedIn。
一個全新的Uber時代正式到來。
全球通緝四處喊打
一麵是顛覆交通方式、改變生活狀態的“全城熱戀”,一邊是擠壓傳統出租行業和政府監管漏洞的“全城熱議”,Uber在享受鮮花和讚譽的同時,全球擴張的日子是“衝突”和控訴不斷。
Uber的第一條罪狀是“涉嫌違反當地現行法規”。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規定,從事運載乘客的司機和車輛都必須擁有執照或得到當地主管部門的許可,專職出租車司機要買車牌、還要繳納高昂的份子錢,但Uber的司機和車輛根本就是“無證拉客”,明顯難以管理而且有失公允呀。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認為,“沒有接受任何訓練和運營執照的兼職司機開著自己的車居然通過了Uber的資格審查。在很多地方,這個使得人人都能成為出租車司機的軟件服務根本就是違法的!”
今年4月份,美國堪薩斯城政府宣布了當地出租車改革的新法規。根據規定,Uber需要提高購買保險的額度,還需要繳納4萬美元的年費,司機個人也需要繳納每年100美元的費用。另外在美國的愛達荷州的博伊西、得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等城市,Uber都被當地政府以“非法運營”為由停止了運營。
在自己老巢尚且如此,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更是與當地政府和法規“水土不服”。當它登陸歐洲時,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國司機紛紛抗議Uber的不正當競爭:布魯塞爾當地法院將其視為“非法”,在禁令中規定,每單違法運營生意將罰1萬歐元;德國法蘭克福法院裁定Uber違反國家客運法,國內全麵禁止相關服務。早在2012年底,多倫多政府就指出Uber違反了“25條地方規範”。在韓國,首爾政府宣布其“違反了出租車司機必須持有營業執照”的交通法規,除對Uber的CEO提起訴訟,還懸賞鼓勵市民舉報Uber,民族情結濃厚的韓國人甚至效仿Uber推出了本土版的租車APP。日本交通部也表示,Uber違反國家道路運送法,此法規定無資質車輛禁止提供出租車服務。
“出租車作為管製性行業,除必須擁有營運特許證外,對駕駛員的要求非常嚴格,例如無犯罪記錄、駕駛執照沒有6個點及以上違規處罰記錄等”。沒有身份證的Uber司機和汽車就成了人們口中的“黑車”,由此引發的“安全問題”也成了Uber飽受詬病的一大原因。
“不要拿生命冒險,‘搭順風車’的應用程序都是非法和不安全的、是沒有任何保障的”,這是昆士蘭州出租車協會號召大家站出來“抵製”Uber時打出的口號,協會負責人本傑明·華盛頓告訴媒體,“昆士蘭州的出租車司機都會經過犯罪檢查,但是Uber的司機不會。誰保證車子背後究竟會是誰。”
Uber為此也沒少攤上事情。去年12月,印度一名女乘客被Uber司機強奸一案使得印度民眾簽名請求當局停止Uber服務,原因是Uber在印度根本不對司機進行背景核查。新德裏當局隨即在年底要求其停止運營,並拒絕了Uber新提出的“恢複出租車牌照”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