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價值引領,激發教師自我發展的動力
一個事業團隊必須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隻有先形成一個價值共同體,然後才能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進而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學校對教師的價值引領不是靠說教,而是靠學校現有名師的榜樣激勵。學校對在教育教學崗位業績突出的名師進行“包裝”、宣傳,使名師凸顯人格魅力和專業風采,擴大名師的影響,激勵更多教師走上自我發展的道路。
(二)平台打造,幫助教師實現發展目標
名師智慧的輻射需要一個平台,骨幹教師的培養需要一個載體。一方麵,學校成立了“常熟市中學教師發展學校”,麵向所有教師,教師自願報名參加。通過專家講座、外出學習、教學論壇、教師沙龍等形式開展活動,為打造一定數量的有發展潛力的名師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麵,學校利用本校的名師資源,成立了三個名師工作室,開展了“同課異構”“同讀一本書”“發現教學特色”等一係列活動,拓寬了教師的視界,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加深了教師對課程文化的理解。近三年來,學校有1位教師被評為江蘇省特級教師,2位教師評上江蘇省正高級教師,2位教師被評為蘇州市教育領軍人才,8位教師被評為蘇州市名教師和蘇州市學科帶頭人,69位教師被評為常熟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學校已逐步形成以特級教師為龍頭,以名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為中堅,以教師整體素質全麵提高為根基的“金字塔”式的骨幹教師隊伍結構。
(三)環境營造,改變評價方式,促進團隊的發展
我校推出了情感化管理的舉措,營造和諧、寬鬆、舒展的教育環境,利於不同教師的差異化發展。教師這一職業需要個體智慧,更需要團隊合作。我校一方麵打造名師引領下的學習共同體來幫助教師更快發展,另一方麵改變評價方式,改變以往以教師的個體成績為衡量指標的做法,變為以團隊的成績、團隊的共同發展作為教師評價的最大權重指標。
三、激發科研智慧,製造領跑“助推器”
教育科研在學校管理中起到什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校長的管理理念。以教育科研的姿態研究教學管理,讓教育科研在推動教育改革、教研方式變革中走在行政管理的前頭,這是學校管理的智慧選擇。而學校的教育科研也需要校長和學校行政部門大力推進。
(一)學校管理需要科研智慧的支撐
教育科研是以組織、指導、培訓、研究、評價等行為介入學校管理的,其核心價值在於通過教育科研轉變觀念,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探索出適合學生發展、適合教師發展和學校事業發展的教育教學方式。學校管理需要研究的支撐,才能少走彎路,選擇通往目標的有效路徑。為推動學校的科學管理,近幾年,學校層麵申報立項了多個國家級、省級規劃課題,以課題研究的姿態研究學校的管理,推動學校管理走向科學化與人本化。
(二)科研智慧推動學校課堂改革和教研創新
我校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高中主體浸潤性課堂的實踐研究”這一省規劃課題的推動下得到了極大的優化。圍繞這個主課題,我校著力打造“浸潤課堂”教學模式,凸顯教師、學生的“雙主體”,關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的“三階段”,搭建目標、活動、資源、方法等“四個維度”。“高中主體浸潤性課堂的範式”獲江蘇省首屆基礎教育成果獎。2013年起,我校設立了“跨學科教科研基地”,實施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師跨學科研修,進行跨學科課堂觀察與評價,並以課堂為陣地,以“學科借力”的方式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另外,我校通過跨學科的省級“生態地理綜合實踐課程基地”這一平台,促進不同學科教師在合作中實現教科研水平提升。在這些方麵,教科研是行政管理的有效補充,扮演了一個行政力量無法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