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
即,閱讀文章,要從六個方麵考察:一要看文章通篇之體製安排,是否符合基本的文體規範;二要看辭采的運用;三要看對前人作品的繼承和創新;四要看作品風貌是奇是正,即作品風貌是沿襲傳統還是有新變出奇;五要看文章的內容、成語和事類的運用;六要看文章語言的聲韻是否諧暢自然。如果能夠從這六個方麵全麵考察,那麼文章的優劣也就顯露出來了。因為作家創作文章之時,內心感情有所激動然後發而為文辭,而文章的讀者則須由閱讀文辭,進而了解作者的情誌、思想,因此,沿著外在的形式風貌而探究內在的情誌,即使是幽深的思想內容也一定能夠顯露出來。
漢語言有其獨特性,文字乃形音義之集合體,一方麵能夠形成駢儷之偶對之美,另一方麵,文章則有形文、聲文、情文之美。
所謂形文,指語言文字的褒貶、情感色彩,也包括語句中字形的繁簡之相間、同一偏旁字的避免過多重複,使之錯落有致,間隔有度。在《文心雕龍·練字》中,劉勰提出了一條原則:
是以綴字屬篇,必須練擇:一避詭異,二省聯邊,三權重出,四調單複。
詭異,指字體奇特怪異,如曹攄詩:“豈不願斯遊,褊心惡訩呶。”訩呶,讀xiōng náo,即喧嘩。詩的意思是說難道是不願意參加此次遊玩嗎?隻是我狹小的內心討厭那喧鬧聲。用“訩呶”兩個怪異的字,就妨礙了對詩句的理解。更有甚者,用了許多怪異偏僻字,使人無法讀解。聯邊,是指偏旁相同的字連用。如果實在不能避免,則最多聯邊字用三個。重出,就是同一個字重複出現,這樣便於語言的諧暢自然,如果兩個字都是必要的,則寧可重複。單複,就是字形筆畫的多和少。筆畫少的字組成句子,就顯得稀疏而字行不美觀;筆畫多的字堆積成文,則顯得暗淡而全篇無光。善於斟酌用字的,交錯搭配筆畫簡單和複雜的字,就能夠做到錯落有致、連貫如珠了。這四條原則,不一定每篇都有,但作為寫作應該掌握的基本要求,是應該注意的,這樣則易於形成語言文字的錯落有致,易於獲得審美的享受。
聲文是指文字的聲韻諧暢。文章的聲律,乃本於人的語言聲音有高下疾徐之不同,自然而然形成。因此可知,樂器是模仿人的發聲,並非人的發聲在仿效樂器的發音;而語言是文章表達情誌的關鍵,發出聲音合乎音律,靠的隻是唇吻而已。文章聲律應該注意於四聲(平上去入)之交替和諧,如果聲律不協調,讀起來不順口,就好似作者患有口吃的毛病。劉勰提出了一個聲律和諧的原則:“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即不同聲調需要相互配合交替,同韻字則需要在不同的句尾相呼應,這樣就能夠使得聲韻和諧流暢、琅琅上口。韓愈所提出的“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就是指受內在情感的激蕩,文章之語言文字的聲律與人的內在情感相呼應,而有自然諧暢之美。
情文,乃指人的喜、怒、愛、惡、懼的情感表達。其實,形文、聲文乃是為表現情文而服務的;另一方麵,對情文之體味周到深切,也能更好地表現形文和聲文。形文、聲文實際上即體現了文采的主要特征,用來修飾語言;而語言的巧妙華麗實乃源自於真實的情性,因而形文、聲文皆在於有力地表現情誌內容(情文)。劉勰說:
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囑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
就是說,描摹物象,狀寫氣韻,與外物本身相符合,而遣辭造句,注意於形文(辭語的感*彩)和聲文(語言的聲律),也要與內心的情誌表達(情文)相協調。可見,形文、聲文、情文確實能夠體現漢語言之美。
誠然,文章是人類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有交流思想、傳播文明的偉大作用——“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又有怡情悅性、陶冶情操的功能;而中國古代文之起源甚早,文體多樣,又有駢文、散文之分。因此,熟悉各類文體的基本特征,從漢語言之形文、聲文、情文的特性入手,以“六觀”為準則,披文以入情,以良好的語言文字修養,很好地理解文章之情誌、思想以及文學之美,進而學習文章的寫作,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唐代是中國曆史上又一個大一統時期,帝國疆域廣大,國力強盛,國人滿懷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富強的國家,聲威遠播,影響巨大。唐代文章,上承秦漢魏晉六朝,下啟宋元,轉舊為新,承上啟下,影響深遠,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散文史上的又一個重要階段。
唐代文章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初唐至盛唐時期。唐初文體,承襲梁、陳文章餘習,為適應新的時代要求,表現嶄新的社會生活內容,文章開始變革。李世民、魏征、馬周等政治家,總結隋朝滅亡之經驗,以勵精圖治為宗旨,文章以內容懇切充實見稱,用筆簡勁,擺脫浮華、空洞以及六朝形式主義傾向,為一大進步。繼之而起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則積極汲取了六朝駢體文的成就,追求新變:對偶更加精細,平仄嚴密、用典精切;另一方麵,他們也致力於語言的通俗化、用典的自然,在內容上有所開拓,文章的意境也比較清新,從而創作出諸多鴻篇巨製,閎博瑰麗,大為時人所稱賞。如: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仙鶴來歸,遼東之城郭猶是;靈烏代謝,漢南之陵穀已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