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河北危急(二)(2 / 3)

逃出的數萬大軍之中,多為幽州士卒,其餘青州軍止有幾千人。魏延臨危之際願意留下來據守黎陽,袁譚哪有不允之理,當即任命其為黎陽城主將,主持城中的軍政。

魏延的武勇眾人早就已經見識過,雖然有一兩個不服之人,卻也不敢犯了眾怒。魏延遂將從兗州逃回的敗軍兩萬多人分成六部,每部四千餘人,由諸將分領,各自據守一處城牆,又請和洽出麵安撫城中的百姓、世族,貯備守城器械、糧草。

黎陽本來就屯有大量的糧草、器械,準備隨時運往兗州前線,眾人又見魏延調配的井井有條,心中大安。魏延又聚集眾軍宣揚二公子不日將調齊十萬鐵騎南下救援,眾人若能堅守到援軍到來,就是大功臣。

內依堅城,有糧草豐饒;外有援兵,不日就到;軍心士氣複振。魏延大喜,深知若能堅守黎陽而不失,這裏將會是自己的成名之地。

不久,曹軍大將曹仁帶領一萬大軍至此,將黎陽城團團圍住。兵法雲:十則攻之,五則圍之,倍則戰之。曹軍人數遠不及城中的袁軍,但是曹仁認為其軍無戰心,將無戰意,必定不敢出城與自己野戰。

完成對黎陽城的包圍之後,曹仁親自到城下,欲勸降城中守軍。在他看來,現在袁家已經日薄西山,勸降之事輕而易舉。

城樓上,魏延、和洽等人聞訊已經趕到南城牆上。

“城中袁軍聽著,袁家已經是日薄西山,時日無多,爾等何必為其賣命。常言識時務者為俊傑,若爾等願意開城投降,我家主必定善待之,否則,城破之日,雞犬不留!”曹仁挑了軍中大嗓門的士卒走到城下喊降。

魏延的回答卻是簡單,彎弓搭箭,曹仁身後的戰旗應聲而倒。

下一刻,箭若飛蝗。

城門洞開,一隊騎兵從中衝殺而出。

曹軍措手不及,哪裏想到袁軍居然還敢反擊,被袁軍騎兵一陣衝鋒,陣腳大亂,死傷無數。曹仁怒氣衝天,收攏住士卒之後,對著黎陽城發起了潮水般的攻擊。

城內的袁軍在魏延等人的調配下,早已經是精神飽滿,士氣大振,給了攻城的曹軍迎頭痛擊。

曹仁一擊不中,心中大怒。

恰逢曹操遣使來招,曹仁遂留下副將蔣曲領一部五千人看住黎陽城,自己舍城北上。

..........

鄴城,車騎將軍行轅。

鄴城之中,雖然泰半的城池都被昨夜的大火燒得一幹二淨,但是曹純幾人還是收拾了一間較為完好的屋舍,讓曹操住了進去。

待料理完城中的瑣事之後,曹操招來了曹純。曹純不等曹操的吩咐,就將昨夜的情形一字不漏的說給曹操聽,當然其中不乏為自己開脫,許攸、孟岱、蘇由幾人辦事不利,才致使自己最後功虧一簣,沒有抓住袁家的家眷。

“這麼說本初兄真的已經死了!”曹操黯然的問道。

“回稟主公,據孟岱所說,袁紹自逃回鄴城之後,就一直昏迷不醒,不能理事。昨夜,得知我軍進城之後,袁紹突然轉醒,大叫了幾句“幽州”之後吐血身亡!”曹純繼續說道,卻沒發現曹操的臉色正在越來越往下沉去。

“主公.....”曹純說完,卻見曹操在哪裏出神,輕聲喚道。

“哦..”曹操回過神來,對曹純說道:“子和,你先下去吧,告訴仲康,孤想獨自呆會,沒我的允許任何人不得打擾。另外,對於袁家的家小,盡量生擒,不要傷害他們!”

“諾!”曹純退了出去,這才想起自己的主公與那袁紹乃是總角之交,自小就認識的。

“本初兄,你怎麼就這麼走了!”曹純出去之後,房中卻隻剩下了曹操一人,一滴淚水自他的眼角劃落。

當年洛陽的舊人,現在還有幾人?十八路諸侯討董,現在又隻剩下幾人?

人,之所以為人,隻因他們有感情。

曹操獨自呆了一個時辰之後,又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曹黑子。

待召集了一眾臣屬之後,曹操任命董昭為魏郡太守,負責重建鄴城;董昭,字公仁,濟陰定陶人,原本出仕袁紹,多有功勞,因受讒言而離開,成為張楊的謀士,後隨張楊迎接漢獻帝,被拜為議郎。董昭建議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昌,從此成為曹操的謀士,深受曹操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