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驛舍。
袁熙祭奠孫策完畢,就回了驛舍休息,並著親衛去傳自己的消息,要甘寧等駕著船隊等候自己的消息。
回驛舍不久,周瑜就來拜見,同行的還有張昭、程普兩人。
雙方致意過後,由張昭對袁熙說出了幾人商議的結果,允許袁熙借道江東,然而眼下江東正是大喪之際,不宜大動,請袁熙於三日後帶領船隊離開。袁熙表示同意,並感謝江東諸人的慷慨相助。
張昭與程普隨後離去,周瑜卻留了下來,代表吳侯孫權招待袁熙。
周瑜命人擺上宴席,大喪之際,不宜開懷暢飲,而且周瑜正是傷心時候,也不願多飲,兩人淺嚐輒止。在周瑜示意下,袁熙將房中諸人都遣出門外,門口由趙雲親自把手,不允許其他人靠近。
“顯奕,今日你在廳中對大喬夫人說的那番話是什麼意思?欲在我江東挑起內亂嗎?”見四下無人,周瑜收起自己悲傷的情緒,問道。
公瑾可知道人彘之事乎?”說完不顧周瑜有沒有明白,接著解釋道:“當年高祖皇帝再世時,寵幸戚夫人,欲傳位給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然其時惠帝得”商山四皓“之助,羽翼已豐,此事遂不行。後惠帝即位,呂後當政,追究前事,戚夫人母子下場及其悲慘,呂後先是毒殺了回京的趙王如意,又將戚夫人削成人彘置於壇中,以出心中之氣。”
周瑜聽完,臉色大變。他不是無智之人,自然明白袁熙話中的含義,然而他不相信孫權會這樣對待孫紹母子。
周瑜不說話,袁熙也不好在說什麼,再說下去就有挑撥之嫌,反而適得其反。
話已經說到這裏,周瑜覺得自己不好在這裏待下去了,遂起身辭行。
袁熙送至門口方歸,時趙雲指著驛舍對麵的酒樓說有人在那裏監視,袁熙看了看,卻又人影晃動,心裏大約明了,也不明言,隻道是趙雲看花了眼。
周瑜離去不久,袁熙族兄袁耀前來拜訪。
袁耀乃是袁熙叔父袁術長子,袁術敗亡後袁耀和族叔袁胤帶著族人南下投靠廬江太守劉勳,劉勳被孫策擊敗後,袁耀又帶著族人投靠了孫策,一直生活在江東。
袁術雖然和袁紹交惡,但是畢竟是血親兄弟,袁術臨死之前曾經想借道徐州北上投靠袁紹卻被劉備抄截而亡。
他鄉逢故知,袁熙和袁耀兩人自幼一同長大兄弟兩人的關係一直都很不錯,兄弟相逢唏噓不已。袁熙告訴袁耀要他先忍耐些許時日,待他回到河北後一定想辦法將其接到河北。
袁熙隨袁耀一道前往其在江東的府邸看望族人拜望袁耀之母,是夜袁熙留在袁府之內和袁耀兩人抵足而眠,兄弟兩人究竟說了些什麼外人卻不得而知。
........
周瑜滿懷心事的離驛舍而去,就連身後的有人一直跟著也沒有發現。
看著周瑜愁容滿麵,小喬以為是因為孫策的過世對他打擊太大,殊不知除了孫策的過世外,袁熙剛才的那番話給他的觸動也很大。權力,是一個好東西,也是一個壞東西,自古以來多少手足兄弟,多少父子妻兒,因此而手足相殘,同室操戈。誰能保證孫權不會不對大喬母子不利呢?即使周瑜顧念親情,將來孫紹長大後,又該怎麼與孫權的子女們相處呢?誰能保證將來孫權身邊的人不會對孫紹不利呢?
萬般情緒湧上心頭,孫策是周瑜的兄長,他們兩人之間的情誼甚至比孫策與孫權兩人之間都還要牢靠,孫策一死,周瑜覺得自己有義務保護好孫紹母子,這是他能為孫策做的唯一一件事。為了江東的穩定,孫策打下的江山必須交給孫權,才能保證江東不會因為孫策的去世而分崩離析。如果,孫紹能在大些,再大些,就是隻有十一二歲也好,那時候就不會有這麼多顧慮,就不會像現在一樣,有這麼多難題等著自己去解決?伯符兄,你為什麼現在就走了?為什麼??
“夫君,大姐今天來了!”當房中隻剩周、喬夫妻兩人時,小喬對周瑜說道。
“哦,那她是來幹什麼?”周瑜問道,心中卻想著怎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孫紹母子。
“她,她,她請你念在姐夫的麵上,救她們母子一救。”小喬緩緩的說出大喬今天最後說出的那句話,想著自己孜孜離開時滿臉的淚水,小喬不盡悲從中來,為大姐的命苦,流下淚來:“公瑾,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什麼?”周瑜眉頭微皺,沒想到情況居然有這麼嚴重。
“公瑾,是不是出了什麼事?”見丈夫這樣的模樣,周瑜知道肯定是出事了,難道真的讓袁熙言中了。
“沒事,你不要擔心。”周瑜撫著小喬如雲的秀發安慰道,“夫人隻是因為伯符去世,心神恍惚而已。”
“真的是這樣嗎?”
“嗯,早些睡。明日還要為伯符送喪呢?”
周瑜一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