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袁熙吊喪(1 / 3)

這時程普進來稟報說,後將軍袁熙求見。

孫權大驚,忙問其故。

周瑜答道:“主公勿憂。袁顯奕乃是瑜幼時同窗,今聞伯符之薨逝,特來吊唁。”

孫權心中疑惑,這時吳太夫人答道;“即是來吊喪,就請進來吧。”吳太夫人想起自己中年喪夫,老年喪子,不僅悲從中來,又掉下淚來。

程普連聲應諾,孫權命程普召集江東諸文武官員皆來會喪。

袁熙在驛舍內,久不見吳侯府來人,心中猜想,周瑜許是碰到什麼事情了,遂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祭服,趙雲亦是換上一身素衣,往吳侯府而來。

此時,周瑜領吳太夫人之命已在吳侯府前等候多時,見袁熙素衣白服而來,忙迎上前,道:“顯奕為何不在驛舍中等瑜的消息,非要親身至此?”周瑜身後,是一群江東文武將官,所以周瑜聲音極小,隻有他們兩人能聽到。

袁熙卻裝作毫不知情,雙手掩住麵門,掉下淚來,說道:“聞伯符驟然薨逝,熙哀不自勝,特來相祭。說完悲痛大哭,痛徹肺腑。

出來相迎的眾人,多是孫策舊部,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見袁熙哭的如此悲傷,都觸動真情,頓時淚如泉湧,“嗚啦啦”哭聲一片。

孫權在內堂聞之,大驚失色。想起兄長昔時的英容相貌,亦哭出聲來。

周瑜在前,引袁熙至靈堂。袁熙設祭物於靈前,親自奠酒,跪於地下,悲聲泣道:“嗚呼伯符,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嚐!吊君俠義,屈身相交;仗義疏財,濟民救士。吊君弱冠,萬裏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虎踞江東;景升懷慮,孟德懷憂。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嗚呼伯符!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鑒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

袁熙哭的情真意切,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文,令廳中諸人個個垂淚。

袁熙祭畢,對著吳太夫人說道:“太夫人還請節哀。我與伯符兄雖未蒙麵,然神交已久,熙一直傾慕伯符,無奈無緣相見,本欲此次前來拜訪,卻不想天人相隔。”

吳太夫人聞袁熙之祭文,又見袁熙之情不似作假,早就掉下淚來,“多謝後將軍之意,老婦人代小兒孫策謝過將軍。”

袁熙連忙還禮,道:“伯符雖然故去,然仲謀將軍雄姿英發,有英雄之表,太夫人還當不必太過悲痛,輔佐仲謀將軍以繼伯符將軍之誌才是。”

吳太夫人連連點頭。

袁熙又對著一身縞素渾身雪白的大喬說道:“夫人請保重身體才是。想夫人與伯符將軍一見定情,傳為佳話。今伯符將軍棄世而去,夫人當緊保其身,撫佑將軍幼子,以承伯符之誌,延續伯符將軍血脈。”

大喬聞之,哭的梨花帶雨,讓人看著一陣心痛,“多謝將軍。”

袁熙見大喬不施粉黛,花容憔悴,一身白衣更顯得楚楚動人,心中一陣哀歎。

廳中諸人都是心思活泛之輩,才恍然記起孫策尚有一子再世,恐怕後來孫家還有一番爭鬥。

........

吳侯府,議事廳。

孫權身穿孝服,坐在主位上,旁邊是一臉哀戚的吳太夫人。底下隻有幾個文武,皆是江東的股肱之臣。張昭、周瑜、程普、黃蓋、韓當五人而已。

“諸位,後將軍借道之事該如何處之?”周瑜已經把袁熙想借道江東之事對廳中諸人詳細的解釋了一下,孫權聽完,問眾人的意見。

張昭是孫權的老師,亦是孫權的長史,首先言道:“方今天下鼎沸,群盜滿山,六郡深險之地尤為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當此之時,應當競長江以自保,內修政理,討伐不從,外觀天下,因時而動。河北袁氏雖經官渡之敗,然根基尚在,與曹操爭霸,勝負猶未可知也,當此之時,袁熙借道而過,我們除了讓道外,別無選擇。”

“袁熙從荊州而來,荊州乃是我江東的生死仇敵,豈能輕易放過。袁熙不善用兵,江東水師甲天下,末將願領小船三十隻,擒袁熙獻與主公麾下,以祭討虜將軍在天之靈。”黃蓋聞袁熙從荊州而來,船隻多是荊州出產,心中怒氣盈胸。

孫權聞二人之言,猶疑不覺。

“不可。後將軍以吊喪而來,若伐之,世人當笑我江東矣。”這時程普見黃蓋要興兵殺伐袁熙,慌忙說道。他與幽州家族有約,要助袁熙順利返程;又於江邊見袁熙之賢,不忍其與江東刀兵相向。程普在孫堅時代起,就是孫家首將,他的話分量極高。

“德謀之言是也。先主公之逝,江東正直多事之秋,內部不穩,實不宜在結大敵。”韓當亦勸道。

孫權何嚐不知江東眼下內憂外患不止,隻不過就這樣放袁熙過去,頗覺麵上無光而已。自己剛剛即位,恩威未立,就這樣放袁熙過去,何以服眾。遂不發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