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公瑾兄夤夜召喚熙至此,有何賜教?”見周瑜神色恢複了些,袁熙問道。
“吳郡遣使命我即刻回去奔喪。”周瑜緩緩說道,“我意顯奕兄與我同行,不知顯奕意下如何?”
“這....”袁熙有些疑惑,答道:“伯符將軍新逝,公瑾兄就帶著一百多隻荊州船隻返回吳郡,不怕江東之人說將軍溝連外敵嗎?”
周瑜慘然一笑,“顯奕是聰明人,又何須瑜多言呢?我離去之後,若顯奕等得心急了,率船隊硬闖,想以我帳下諸人之力,沒有能擋得住顯奕的吧。如此那時江東烽火四起,倒不如此時顯奕就和我同去。”
“公瑾誠不欺我也。”袁熙答道。
袁、周二人相視一笑。隻不過周瑜笑容中苦澀居多,袁熙笑容裏帶著些許得意。
“公瑾可要帶軍隊回去?”
“隻帶親隨十人足矣!”周瑜疑惑著看了眼袁熙,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時候提出來這麼個問題。
“眼下江東形勢複雜,伯符將軍死因未知,公瑾輕身而往,恐怕有所不妥吧。”袁熙故意問道。
“顯奕,你的心思我明白。”周瑜淡淡的說道,就好像真的看透了袁熙心中所想,“不過江東是我和伯符兄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我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對它進行破壞。帶與不帶兵皆是一樣,江東經不起折騰?而且我帶兵回去之後,又能做什麼呢?”說完頗有深意的看了眼袁熙,“有顯奕相助,又有何憂?”
袁熙訕訕而笑。
翌日,周瑜留大將蔣欽暫代上將軍之職,主持巴丘大營軍務,謹防江夏黃祖趁喪來犯。自己帶著呂蒙並親兵十人會合袁熙往吳郡而去。船隊浩浩蕩蕩,綿延數裏,周瑜獨與袁熙駕小船先行,船懸白幡,聲言奔喪。
江東之人聞知,謠言四起。或言周瑜聞孫策一死,欲做江東之主;或言周瑜和孫策兄弟情深,懷疑孫策被人毒害,興兵問罪;又言周瑜已經投靠荊州,引荊州之兵前來奪州.....各種謠言滿天飛,江東百姓以為戰火將起,各個閉門歇業,惶恐不安。
消息傳回吳縣,孫權聞之大驚失色,以為其謀泄露,惶恐不已。連夜召張昭入府,商量對策。
孫策靈前。張昭對著孫策的靈位躬身行了一禮,就跪坐到孫權身邊。
“先生,公瑾領大軍而來,我該怎麼辦?”孫權碧綠色的眼睛中閃過一陣寒芒。
“主公是在擔心什麼?”張昭反問道。
孫策在時,曾讓孫權拜張昭為師,學習經國治世之道,所以張昭對孫權知之頗深。
“今外間盛傳公瑾領軍而來,欲奪我江東基業,弟子該何以處之?”孫權在張昭麵前不想隱瞞,直接將心中想法說出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今君臣名分已定,仲謀承伯符遺命承繼,又有何憂?”張昭正氣凜然,輕聲對孫權說道:“公瑾若是興兵而來,就是謀亂,不義之兵又有何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可是....”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張昭答道,“公瑾乃是至誠君子,仲謀何以外間謠言而懷疑國之梁柱?”
孫權聞言,恍然覺之,可麵上仍是凝重之色。
“主公若是還不放心,可遣程普領兵守城,隻許周瑜一人進城即可?”
孫權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