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嘉聽聞袁紹三子文韜武略,皆是不世出的英才,主公可奏明天子,以袁譚為左將軍,青州牧,臨淄侯。以袁熙為後將軍,青州牧,薊侯,以袁尚為冀州牧,前將軍,渤海侯,以高幹為並州牧,右將軍,晉陽侯。嘉曾聽聞袁紹三子為爭奪嗣子之位明爭暗鬥,不可開交,論起來主公也是他們的叔父對於幾位子侄當然不能有所偏頗。”郭嘉頗為玩味的說道,
“哦.......”曹操微微一愣,隨即明白過來,撫掌大笑。
“主公,袁氏諸子年長者也尚未到而立之年,如此年輕就加以州牧要職,恐怕朝廷威儀而在,會令天下諸侯恥笑。”一麵白無須的謀士言道,乃是新近就任的許都令滿寵。
“伯寧莫不是羨慕袁家子乎?主公能授予他們州牧之職,自然也能收回。”郭嘉笑道,“伯寧豈是無知之人,難道不明白此中深意”。
滿寵略一思索,喜道:“臣明白了。”
........
第二日,天子上朝聽政。
司空,行車騎將軍,總百官以己聽曹操向天子上表,大將軍太尉鄴侯袁紹剿滅逆賊公孫瓚,伸太傅劉虞之冤於天下,勞苦功高。袁家五世三公,世為漢輔,對大漢忠心可昭日月,懇請天子賜鄴侯袁紹虎賁、斧鉞、鼓吹等,昭告天下,並召賜鄴侯三子一甥顯位,朝野嘩然。
天子雖然不明白曹操此舉的用意,但也不敢違背曹司空的意思,當即下詔以少府孔融為使,持節宣詔。隻是關於左將軍的位子時,天子與曹司空不諧,因為左將軍的印綬天子在幾天前授予了新認的皇叔劉備。
曹司空當即向天子請罪,是自己考慮不周。然後向天子建議以自己曾經佩戴過的鎮東將軍印綬授予袁譚,由於鎮東將軍比左將軍低了一級,為了彌補袁青州,以示天子公正,司空曹大人上還武平侯印綬,並懇請天子將武平侯授予鎮東將軍袁譚加號鎮東大將軍。
天子拂許,司空固請之,如是者三。天子堪堪應允,收回武平侯印綬授予青州牧袁譚。
為了彌補司空大人為天子做出的如此犧牲,天子下詔封曹操為譙侯,並賜曹司空長子曹丕為都鄉侯,次子曹彰為平鄉侯,三子曹植西鄉侯。並在尚書令荀彧的建議下天子準許曹操錄尚書事,總領朝政。
孔融在領詔起行前對尚書令荀彧說:“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醜,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荀彧笑而不答。
......................
在曹操為了袁紹的一封奏表而焦頭爛額之際,幽州袁熙此時正在刺史府內宴請賓客,這幾天忙的昏天黑地的荀諶和關靖也被袁熙請來作陪。而這兩個客人,卻都是袁熙的親戚,姐夫劉和,妻舅甄堯。除了這四人,鮮於輔,鮮於銀,齊周,閻柔以及劉軍校尉以上的軍官今日都被請到了刺史府內,參加這場宴會。
袁熙妻族甄家是河北聞名的豪奢,然而卻子嗣不旺,如今諾大的產業都是甄宓的幼兄甄堯支撐。劉和自從初平年間被扣在鄴城後,鮮有機會回到幽州。隻是興平二年鮮於輔等人舉義之時回到了幽州,但是隻停留了一個月左右,就被袁紹召回了鄴城,繼續著籠中金絲鳥的生活。
袁熙領幽州刺史後,鮮於輔卻無投靠之意,其手下軍士自成一營,不歸袁軍節製。為了馴服這支尚未歸順的軍隊,袁熙向沮授,田豐二人求教。田豐提了下故主之子尚在,就閉口不言。正是這句話使袁熙茅塞頓開,再求得袁紹同意後,袁熙即以袁紹名義招劉和來鄴城。前幾日袁滿不在,正是奉命往鄴城請劉和,在往中山請甄堯,來回二十餘日,才堪堪趕到。此時,袁紹已經回師鄴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