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活泛之輩已經在心裏暗暗計算袁紹的安排了,大公子袁譚已經執掌青州長達數年,如今二公子袁熙出牧幽州之事幾成定局,看來冀州肯定是留給了主公最疼愛的三公子袁尚了,這讓支持袁尚一派的審配、逢紀等人都暗暗竊喜,此番安排足見主公對三公子的喜愛,而三公子能留在冀州也就是留在主公身邊對於日後繼嗣之事也有莫大的好處比大公子袁譚和二公子袁熙憑添了許多優勢。
許攸眼珠微微一轉,就明白了袁紹的用意。他和袁紹是幾十年的至交知根知底當年為營救黨人他們和一幫兄弟出生入死。董卓亂政袁紹出逃冀州後書邀許攸許攸馬上奔赴冀州為袁紹效力,討伐董卓逼走韓馥平定河北四州之地許攸可謂是功不可沒。他認為憑借自己和袁紹的關係完全不用抱袁譚兄弟幾個的“大腿”,相反袁譚兄弟幾個還要來巴結他讓他在袁紹麵前為他們多多美言才是。他現在最大的目標就是挑戰田豐和沮授兩人在袁紹帳下兩大謀主的地位,其它的事情他並不關心,許攸慢悠悠的踱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還不忘挑釁的看了看田豐,沮授二人一眼。
袁紹命人去傳的次子袁熙,此時正在營中和一位黑麵長須的文士說話。
“士起先生,求死雖易求生卻難!”袁熙表字顯奕今年二十三歲,身高八尺有餘,相貌與袁紹有五六分肖似十分的英武俊朗。而被他稱為“士起先生”的人乃是公孫瓚的主要謀士長史關靖,此時正被五花大綁著,正氣凜然神情倨傲憔悴的站在他的大帳裏。
公孫瓚舉火**之後,領兵在外的關靖聞訊之後歎恨曰:“前若不止將軍自行,未必不濟。吾聞君子陷人於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遂單騎獨身前往袁營求死,正好闖入了虎賁校尉袁熙的大營。袁熙愛惜其才,命人不準傷其性命,將其綁縛至其大帳之內,準備勸降於他。
“為人臣者不能盡忠於人主之前,還有何麵目苟活於世!”袁熙一句“求死易求生難”讓關靖頗為感慨,臉上倨傲的神情斂去了幾分,有些意氣消沉的說道:“靖隻求速死,追隨先主於地下。”
“先生又何必執著!”袁熙陪著笑容說道:“薊侯之敗非戰之罪,實乃天意使然大勢所趨。先生又何須自責掛懷於心?”
“好一個非戰之罪!”關靖囔囔自語道,一直緊繃著的高大身軀也因為袁熙這句直指其內心深處的話而鬆弛下來,仿佛是卸掉了身上的千鈞之力一般,“還未請教將軍尊姓大名?窺一斑而知全豹,若袁公帳下皆如將軍這般,吾主敗得不冤!”
“在下微末之才豈敢當先生謬讚?”袁熙笑著說道:“吾主帳下謀臣如雨武將如雲,智能之士車載鬥量,區區在下恐怕連一千名以內都排不上!”
“將軍若是微末之士,豈不是愧煞天下人了!”關靖已經平靜下來,苦笑著說道。
袁熙親自走下來為關靖鬆綁,笑著說道:“袁熙才疏學淺,又豈敢與天下英雄相提並論?一直把先生綁著,還請先生寬恕小子不敬之罪!”
“你是袁熙?”關靖活動活動有些酸麻的手臂,驚訝的說道:“可是袁公次子袁熙?以五百餘騎大破黑山百倍之眾的袁顯奕?”公孫瓚與袁紹相爭數年,對於雙方的主要將領和謀臣都有一定的了解。
“大將軍正是家父!”袁熙又傳令讓人送來酒菜,並且親自攙扶著關靖讓他到一旁的跪席上入座,“些許威名,盡能入先生法耳,熙三生有幸矣!”
“五百餘騎大破黑山百倍之眾”之事乃是幾年前袁熙追隨袁紹剿滅黑山賊時一時興起之作,當時黑山賊首領青牛角率軍與袁紹對峙與雁落穀。當時還隻有十八九歲的袁熙在其兄袁譚的刺激之下,偷偷的帶著其兄調撥的五百精騎夜襲了青牛角大營亂軍之中斬殺了青牛角隨即袁譚率軍跟進大破黑山賊大營。
袁譚為了給兄弟樹立威名故意隱去自己率軍隨後跟進的段落對外宣稱袁熙以五百餘騎夜破黑山賊五萬餘人。自此以後,袁熙威名大振,其父袁紹對他也是另眼相待,很快就為他舉行冠禮並且為他娶了冀州大族甄氏的幼女甄宓為妻,又讓他從軍征戰封為虎賁校尉,其所領兵馬也稱為虎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