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天降大任(一)(1 / 3)

(袁)紹為地道,突壞其樓,稍至中京,瓚知其必敗,盡殺其妻子,乃自殺。——《三國誌.公孫瓚傳》

漢,建安四年三月,薊城。

烽火連城,戰鼓連天。

..........

一代梟雄公孫瓚盡殺妻子,舉火**。曾今叱吒河北,令塞外胡人聞風喪膽的“白馬將軍”落得個身死家亡,戚戚慘慘的下場。

公孫瓚敗亡後,冀州軍持其首級和印綬,迅速招降了其餘部。此後,幽州各郡盡皆奉表歸順,遼東公孫度也遣使約好。此時,大將軍袁紹的地盤與當年中興漢室的光武皇帝相類,南據冀州腹心富饒之地,北有幽州屏障鮮卑、烏丸諸部,東西有青州和並州為左右兩翼,雄視天下,實力冠絕當世。

天下,似乎又看到了統一的希望。

“擁四州之地,和百萬之眾”,袁本初霸業初成。

薊城刺史府。

袁紹與一眾隨軍的文臣武將商議軍情。

“主公,據斥候來報,公孫瓚之子公孫續引黑山賊十萬分三道來救公孫瓚,前軍已抵達代縣。”隨軍的長史田豐待眾人落座後言道。

“嗬!”田豐的一番話驚得四座噓聲四起。顯然十萬黑山賊的數量令現場不少人都為之咋舌。自初平年間以來,冀州對盤踞冀幽山區的黑山賊連番打擊,卻沒想到黑山賊仍能保持十萬人的軍力,這份實力恐怕就是眼下坐擁四州的主公也不能及吧。田豐將眾人的表情看在眼底,不由得眉頭緊皺。可是很快又輕鬆了下來。隻見袁紹帳下另一大謀主沮授昂首出列,朝袁紹行了一禮,言道:“主公勿憂,黑山賊雖有十萬人馬,然授知其無能為也。黑山賊在我軍經年打擊下早已畏我如虎,聞我色變,此其一也;眼下勉強來救,隻為唇亡齒寒之故爾,黑山賊遠來兵疲,若我軍將公孫瓚覆滅的消息傳出去,

賊軍士氣定當瓦解,必不敢戰,此其二也;其三,主公可傳書與鄴城審正南令其派軍襲擾黑山賊老巢,黑山賊若知老巢被襲,必定回軍去救,我軍可沿路設伏,不求全殲,但留下他幾萬人馬還是還是可以的。其四,烏桓王蹋頓蹋頓驍勇果敢,主公可遣使許以重利,蹋頓必定肯為我所用,主公就可使其領族中精兵南下抵抗黑山賊;其五,主公可在帳中諸將中命一敢戰之人領兵據險而守,黑山賊軍遠來必定糧草不足,待其糧盡,我軍正可於其中取事。

。此授之愚見,請主公定奪”。

“哼區區黃巾餘孽也敢來此猖狂。”沮授一番分析讓袁紹僅存的一絲顧慮也蕩然無存,對黑山賊巨大的心理優勢顯現出來。自初平四年大意失鄴城以來,冀州軍對盤踞在冀並山區的黑山軍圍追堵截,戰果輝煌,原本橫行中原的黑山軍從此對冀州城池繞道而行。如今十萬大軍充其量青壯能戰之士有個三四萬就不錯了,要知道黑山賊作為黃巾餘孽在很大程度保留了黃巾賊的作風,像黑山軍這樣的黃巾殘部往往會帶著老弱家眷一起遷徙作戰。這就使得他們的隊伍往往動輒十來萬,可真正能參加戰鬥的兵員卻時常不足三成,甚至僅有一成。袁紹也不是無智之人,想通了其中關鍵,整個人頓時輕鬆下來,大帳之中沉悶的氣氛頓時活絡起來,

在場的將領在沮授的一番分析下,紛紛躍躍欲試,想攬下這份功勞。

袁紹顯然很享受眾將紛紛請戰的氣氛,卻見他眼神在眾將身上一一掃過,最後停留在建武校尉張頜身上。“儁義,可願為孤分憂。”顏良,文醜,張頜,高覽號稱河北四庭柱,其中顏良文醜因是袁紹嫡係素為其所倚重。然二人卻以武勇見長,謀略不足。到是韓馥舊將張頜難得智勇雙全,正好可當此重任。而且在袁紹心中覺得黑山賊不足為慮,根本不用顏良文醜出馬。

“末將願往”,張頜沉默寡言,說話從不拖泥帶水,見主公屬意自己,很快的就上前接令。

“傳令,以張頜為主將,呂曠呂翔為副將,點兵兩萬往代郡拒敵,令郭圖出使烏桓誘其出兵,令,鄴城審正南點兵三萬襲其後。”隨著袁紹一條條命令的下達,帳中主記廣陵陳琳飛快的記錄下來,在交由袁紹親兵下去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