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天降大任(一)(2 / 3)

“諾”眾人轟然應諾,領到軍令的幾人自去準備不提。

“黑山賊之事有儁義前往,吾無憂矣。眼下幽州新定,諸位可有良策以安幽州”解決了黑山賊,袁紹很輕鬆。會議又回到了中心議題,如何安定幽州。

“主公,眼下我軍之下已有四州之地,屬下以為,主公可上表天子辭去冀州牧之職,卻可以大將軍職掌冀,青,幽,並四州事,另擇心腹人擔任四州州牧治理四州。若如此,主公可無後顧之憂,一心經略中原,大業可期。”作為袁紹最為倚重的謀主沮授首先言道。

“臣許攸附議,治政之要,首在得人。則注兄所言,攸深以為然,四位公子(三子一甥)皆以年長正可以為主公分憂,乃是四州州牧不二人選,臣許攸請主公深思之”許攸作為袁紹的舊臣,自漢靈帝時期,兩人就相識,許攸最能揣摩袁紹的心思。袁紹曾經透露過要三子一外甥出掌河北四州的意思,許攸自然放在心上,此時正好提出來。

袁紹頗為意動,神色歡喜,許子遠深知我心矣。

“主公,此舉萬萬不可。讓子嗣執掌一州,統兵在外,乃強枝若幹之道也。日後恐會有蕭牆之禍啊。”見袁紹意有所動,田豐急切諫道。

“元皓豈不聞疏不間親。四位公子乃是主公至親骨血,與主公乃是一體,有四位公子執掌四州,就如主公親臨,焉能有禍。元皓言過其實了吧,莫不是元皓兄想自己獨領一州。主公,既然大公子能把青州治理得井井有條,那麼其餘三位公子出任州牧亦無不可”許攸揣摩了袁紹的心思,所以言辭間一事毫不避讓。

“主公,豐忠心耿耿,絕無此意。孝景時期七王之亂殷鑒不遠啊,分封子弟乃自取其禍啊”田豐性格耿直,一心為袁紹大業著想,絲毫沒發現言語間已經將袁紹三子一甥都得罪了。

“哎,七王之亂時,諸位反王與孝景皇帝血脈早已疏遠,焉能以古論近乎?前秦未取分封二世而亡,太祖高皇帝分封子弟而大漢立國四百餘年。孰優孰劣,元皓兄才高智絕,難道不明白嗎?而且,四位公子若出任州牧,則是天子之臣,大漢之臣,非主公一人之臣,請元皓兄慎言。”

“主公,元皓並無他意,隻是就事論事而矣。且四位公子雖然是少年才俊,然四州十幾郡之地,四位公子終究是年輕了些,還請主公深思。”沮授見袁紹有發怒的跡象,趕緊上前進諫。

其實早在派長子袁譚出撫青州之時,袁紹就想過在掌握河北四州之後,讓三子各掌一州,以觀其能。隻是如今,自己最為倚重的兩大謀士都反對,自己也不好拂了二人麵子。隻好把探尋眼光投向了其他謀士。

“主公,前秦甘羅十二歲拜相,漢有冠軍侯弱冠之年揚威於萬裏瀚海。常言道:有誌不在年高。四位公子雖然年輕卻是深得主公真傳,都是大漢少有的青年才俊,若主公不放心,大可尋些德高望重的賢者輔助四位公子便可。”許攸知道袁紹早已意動,隻是不好拂了田豐,沮授二人的麵子,遂言道。

袁紹謀士由於子嗣問題早已隱隱的分成三派。審配,逢紀與袁尚相善,辛評,郭圖與袁譚相與,還有一派如沮授,田豐,荀諶等保持中立。逢紀,郭圖等為了與自己相善的公子在日後嗣位之爭中占據主動,全力支持許攸的提議。而其他一些人由於種種原因不置可否,隨了大流。

見諸謀士都讚同派子嗣出掌州牧,袁紹心中暗喜。“諸位皆是孤的股肱心腹之臣。孤數子之中,唯譚,熙,尚及冠。雖習文練武,卻無用武之地。如今,孤得天庇佑與諸位輔佐,忝有四州之地,正可以讓他們執掌一州,以觀其效。上可報陛下大恩,下可慰祖宗之靈。”

“主公····”田豐還欲再諫。

“元皓不必多言,孤意已決”袁紹有些不悅道,接著讓人召來此次隨軍出征的次子袁熙。廳中諸人此刻方明白袁紹的心意,原來主公是早用四位公子掌管四州的意思,大公子袁譚掌青州,二公子掌袁熙掌幽州,三公子袁尚掌冀州,表公子高幹掌並州,稍有些才智之士此刻都看出了袁紹的安排。許攸挑釁的看了看田豐,沮授二人一眼,貌似就是說:看吧,還是我最了解主公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