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部分接觸到繪畫的精神病人開始有了一些改變,比較明顯的是一位30多歲的強迫症病人。他之前因為患上精神分裂症,對社會產生危害,因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剛開始畫出來的作品抽象而且恐怖,2個月之後,畫麵的內容輕鬆了很多,畫麵上有玩雜耍的、有女孩子。

中央美術學院的孟沛欣博士是國內比較有名的對繪畫藝術治療進行係統研究的專家。她認為“繪畫治療是給你的右腦療傷”,她解釋了為什麼繪畫能夠治療精神病人的心理創傷。

“我們大腦的左半球主管邏輯、推理、演算、判斷,是依靠言語來進行的。右腦主管視覺經驗,如顏色、線條、節奏等,直接處理圖像信息,以視知覺進行思維。”“經曆創傷的人,右腦中往往印刻著很多的災難圖景與情緒,而繪畫治療則可以作用於右腦,起到不同於言語性的治療方法的作用。”

“繪畫者麵對自己的作品,會不自覺回憶到災難場麵,而此時的回憶是安全的,不同於創傷性反應中的‘閃回’,部分情緒可以被喚起,通過一次次的講述,逐漸使得創傷性畫麵遠離現實、不具傷害性,受傷者能夠分清現實與想像,漸漸從嚴重的情緒體驗中脫離出來。心理的困擾借此得到一定程度的處理。”“這時的繪畫作品不是審美意義上的,而是心理意義的。”

藝術治療的經典案例

1.促進患者自我形象改變

用木偶製作和陶土雕塑方法治療一個具有人格分離傾向的患者,作者發現當患者肢解木偶和撕碎陶土、組裝或製作雕塑後,自我的整合就得以發生。

2.加強患者自我概念或自尊的改善

對6名有飲食障礙(三名食欲缺乏,三名肥胖症)的婦女進行繪畫藝術治療,結果5人的自我概念得到提高。

3.改進社交技巧

對兩名具有憤怒情緒管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體和團體的繪畫藝術治療,發現這有助於增強他們的自我意識,改善憤怒管理技巧和社會化技能,從而導致他們獲得持久友誼和社會支持。

由藝術家成勇策劃的《我們的障礙》當代藝術展今天下午3點在南京北京西路藝事後素現代美術館開幕,共邀請了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的當代藝術家11人參加展覽。南京藝術家郭海平深入精神病院體驗生活三個月期間創作的係列作品《精神病院日記》同時於今天下午展出。

這條消息讓我興奮的許久,我開始拿起自己的筆進一步實踐用文字調整自己生命節律的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