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報紙上的一條新聞吸引了我,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的心情一下子疏朗起來。

全文:

畫家郭海平選擇一家精神病院合作,自己住院三個月。在醫院的日子,郭海平每天指導病人畫畫,畫畫完全是病人自由畫,而他們完全沒有藝術創作基礎,郭海平為他們提供顏料、紙筆和畫冊等,並在現場解答他們的問題。病人陸續來到畫室,和郭老師打過招呼後就各自在座位上開始畫畫。每個人都非常安靜,有人大筆塗鴉,有人細細臨摹。一位剛入院3天的男病人,眼神裏盡是對陌生人的防備。有一幅未完成的鉛筆畫靜靜地躺在桌子上,畫麵上有水草、小魚和鋪滿河床的小石子。醫生說:“你看,畫麵上每一根水草的葉子都很精細,還有不厭其煩地畫的一顆顆小石子,這個病人是典型的強迫症。”

醫院在畫室的對門為郭海平安排了個人工作室,房間地麵上鋪滿了病人們的作品,也有一些郭海平到精神病院之後畫的作品。牆角還放著一張小床,郭海平說這3個月他吃住都在這裏。病人們畫出的作品讓他十分欣喜,“他們從來沒受過專業的訓練,但是有些畫得太好了。”“這張,看這些魚的線條,是個80歲的老太太畫的,她簡直是個漫畫大師。”

據介紹,有的病人某段時間特別喜歡畫,畫一段時間就不畫了,記者看到,每個病人畫的畫都特別鮮明,大多和自己的經曆有關。有的病人已經迷上了畫畫,就是郭老師不在的時候也能自己畫,然後自己拿給老師看。有一幅油畫是鮮紅的背景,而中間的人的麵孔是留白,構圖十分奇特,用色對比亦很大膽。更多的病人喜歡用油畫棒畫畫,每個人的畫病人自己都能叫出名字。有一位原來做建築工人的病人,性格很要強,一次連續扛水泥包幾天沒休息,後來失眠生病住了醫院,他的畫構圖很像金字塔,畫畫前首先在紙上寫上自己的病區號和名字,畫這麼多畫,讓他感覺很露臉。還有一位井下工人,他畫的線條裝飾感很強,十分工整,色彩對比也很協調美觀。為此,郭海平準備籌建中國首家精神病人藝術館。

郭海平曾做過多年的心理谘詢,愛畫“病”由來已久。一次他在畫展上認識了現在和他合作的精神病醫生,由於兩人都對這一領域有所關注,因此有了這次特殊的創作經曆。郭海平在忙完每天的工作後自己也時常有畫一些畫的衝動,他說“這是一種心理上期待清理的需要”。反複畫那些線條和叉叉,讓他獲得一種心靈的安寧。他也一直認為,他的這種創作可以治病。郭海平透露,通過這些創作,病人變得自信起來,有的還減了藥。他將為這些病人的作品舉辦專題性展覽,同時郭海平還計劃籌建中國首家精神病人藝術館,以介紹原生藝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