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章敗魏軍曹彰死節 司馬懿議奏棄城(3 / 3)

司馬懿沉思良久,道:“陛下認為,黃河之南,還能守否?”

曹睿聞言,沉默良久。

司馬懿道:“今國中空虛,軍士折損數十萬眾!河南雖廣闊,然各處城中實無守軍!雖子丹撤軍至東郡,然若張遼引揚州之眾至,必將與陸遜軍馬成夾擊之勢!到時恐子丹難以禦之矣!陛下不若盡棄河南之地,收軍死守朝歌、嚴防黃河、監視太行山險要之處,令蜀軍不能渡河!陛下在河北養精蓄銳,如此或可保全基業!”

曹睿長歎一聲,道:“朕雖不德,然委實不願如此輕棄祖上基業!”

司馬懿道:“今地廣而兵少,蜀軍聚眾力擇一處攻之,如何禦之?若遷延日久,蜀人必將逐一擊破,到時城池易手,軍士更兼折損!”

曹睿歎道:“難道仲達別無良策?莫不如遣使議和?”

司馬懿道:“陛下認為劉瑞會同意議和?臣聞已故司徒華歆之子華騰為劉瑞所獲,劉瑞恨華司徒執劍入宮,綁縛皇後,鴆殺二皇子,故移恨於其子,聲言在漢獻帝陵前親自將其淩遲!劉瑞以先帝代漢之事興兵,又豈能議和?”

曹睿道:“朕願將河南之地拱手相讓,難道劉瑞還不滿足,其非要亡朕社稷?”

司馬懿聞之,沉默不言。

良久之後,曹睿長歎一聲,將玉璽交與司馬懿,道:“卿持此璽,自擬聖旨!”言畢轉入**,不再理事。

司馬懿微微一歎,寫下聖旨,分別送去兗州東郡、徐州下邳等各處,讓曹真、曹洪各自引兵退回河北,依仗黃河、太行山之形,固守朝歌,保住河北基業。

司馬懿使者先後抵達東郡、下邳。時張遼一路進兵,於芒碭山、九裏山之下紮下大寨。

曹真之子曹訓見蜀軍勢大,不敢出戰,隻是居山固守。

張遼因士卒勞累,故暫且休軍。

時曹真接到司馬懿所擬聖旨,遂召來王昶,交與其看後,道:“文舒認為如何?”

王昶道:“不料蜀軍動作如此之快,倘若朝歌有失,則鄴城不保矣!今陛下無兵可遣,司馬驃騎僅以五萬禦林軍死守朝歌,倘若蜀軍全力攻城,恐不須幾日,朝歌必破!”

曹真道:“陛下讓我等退至河北,河南之地如此輕易送與蜀軍?”

王昶道:“若不棄河南之地,如何保鄴城?如何保大魏社稷?望大將軍慎思!”

曹真長歎一聲,道:“也罷!文舒即可回梁郡,保吾三子悉數撤回!吾在河岸備下船隻,準備渡河。”王昶抱拳離去。

王昶回到梁郡之後,立即勤王三處,傳達聖旨。

曹爽、曹羲、曹訓皆願聽令撤退,奈何其懼怕蜀軍趁機襲其後,故不敢輕動。

王昶聞言,思得一計。

其令人借來曹真帥旗,立於芒碭山之上。

並遣使前往張遼軍中,送上戰書,言五日之後於山下決一死戰。

張遼收到戰書,當即批示,同意迎戰。

曹爽三人聞之,嚇得麵如土色,道:“王鎮南欲害我兄弟三人乎?”

王昶道:“小將軍何出此言?”

曹爽道:“吾等三人手中並無太多兵馬,若跟張遼決戰,如何是其敵手!”

王昶道:“此乃緩兵之計!張遼向來重義,今其同意五日後決戰,則五日之內絕不會出兵擊吾。小將軍可於五日之內,引兵撤退,此處僅留空寨即可!”

三人聞之,恍然大悟。

遂各自回去準備,與王昶率軍趁夜撤回東郡。

待王昶見到曹真,跪拜向其請罪。

曹真將他扶起,道:“文舒何罪之有!”

王昶道:“末將以大將軍之名拖住蜀軍五日,如今軍馬雖然悉數撤回,奈何折卻將軍威信,讓將軍顏麵掃地!”

曹真道:“此乃國家生死存亡大事,休言吾丟了顏麵,便是取吾性命,何懼哉!”言畢領著大軍渡河向北而去。

曹羲道:“父親何不將兗州青壯一同帶走?”

曹真道:“如此太過明顯,蜀軍必能察覺!”曹羲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