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神骨(2)(2 / 3)

此時,老板轉向了布魯諾,說:“現在你肯定知道為什麼阿諾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很顯然這個故事中的老板,也是一位識人的高手,阿諾德和布魯諾兩個人不同的辦事風格,顯示出了兩個人的神之清濁,而老板抓住了根本的東西,看出了兩個人的性格差異以及各自的發展前景。老板的正確識人和管理方法,對像阿諾德這樣的員工無疑是一個激勵,對像布魯諾這樣的員工同時也是一種鞭策和警示。

庸醫可誤人,庸師亦會誤人。識別人才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也是任何一位管理者的必備課程。鑒人者尤其是管理者應學習曾國藩的丈人,不依他人的評判為標準。言不妄發,性不妄躁,看人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並賞罰分明,這既是做人、鑒人的標準,也是管理的標準。

神之邪正

原典

清濁易辨,邪正①難辨。

注釋

①邪正:從精神狀態中反映出來的正直與奸邪兩種心性。

譯文

“神”的清純與昏濁是比較容易區別的,但奸邪與忠直則不容易分辨了。

解讀

邪,指奸邪;正,指忠直。

神的清濁是比較容易區分的,但邪正卻要難得多,因為邪和正都可能混在“清”當中。即不論品德高下,其人都很聰明,也很有才幹。因為他聰明,因而有善於偽飾的本領,所以要辨其邪正,比辨人之“清濁”要難得多。因此,《冰鑒》明言“清濁易辨,邪正難辨”。

邪正難辨,因為人的聰明智慧並不意味著品性高尚。見識敏達,能力強幹的人中,有道德高尚的,也有品行低劣的。大忠大奸之人的智慧都是好的,人也聰明,神的邪正都混跡於“清”當中,形的相似性會蒙蔽許多人的眼睛,因此鑒別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邪正難辨,還因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奸邪的人可以用行動、言語來掩飾自己本真的麵目和企圖。如果不依神的邪正來鑒別人才,反而為言語、行動等表麵現象所迷惑。這就是對人的判斷力太弱,不會識別人。

邪正難辨,還因為另有介於正邪之間的一類人,這類人應在具體的環境下去區分他是奸邪還是正直,不能一概而論。

邪正難辨,還因為不同時代有就立場不同標準不同的道德標準,因而邪正觀念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古之奸邪,在今天也許是正確的;古之忠直,在今天可能是迂腐的。

眼睛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清濁上,而且體現在邪正上,也即通過眼神可以看到一個人品性如何。眼睛看人的方法由來已久。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為內,情為外,性為體,情為用,性受外來的刺激,發而為情。情所表現最顯著、最難掩的部分,不是語言,不是動作,也不是態度,而是眼睛。

處世活用

如果一個人的“神”平和端莊,“神”定,表明他道德高尚,對人忠心耿耿,不會叛變,也不會因周遭事物的變化而改變節操和信仰,敢於堅待正確的東西,意誌很堅定。

如果一個人的“神”挫,其品格卑下,心懷邪念,容易見異思遷,隨便放棄自己的道德情操而趨利。這種人平常善於掩飾自己,往往在準備充分、形勢成熟後才顯出本性。他們不會輕易發難,不打無準備的仗,是大奸大賊之人。

需要說明的是,神固然與遺傳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在後天環境中磨礪出來的。王安石說:“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貴者因書而守成。”

分辨神的“清濁”“邪正”,主要是看兩眼。孟子在《離婁篇》中有一段根據眼睛來識辨人心善惡的論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眸子了”就是眼珠明亮而清澈;“眸子眊”就是眼珠昏暗而混濁。如果心中“正”,則“眸子了焉”,如果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通過對眼睛的仔細觀察,來弄清楚“清”裏麵的“邪正”。

“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通過眼神識別人物的高手。

有一次,曹操派刺客去刺殺劉備。刺客見到劉備之後,並沒有立即下手,而是與劉備討論削弱魏國的策略,劉備對他的分析很滿意。不久之後,諸葛亮進來,刺客很心虛,便托辭上廁所。劉備對諸葛亮說:“剛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幫助我們興漢滅曹。”諸葛亮卻不以為然地說道:“此人見我一到,神情畏懼,視線低而時時露憐逆之意,奸邪之形畢露,他一定是個刺客。”於是,劉備連忙派人追出去,而刺客早已逃之夭夭了。

在瞬息之間,通過眼神的變化,看出一個人的目的和動機,諸葛亮的確是一個識人高手。諸葛亮能夠看透此人,主要是從閃爍不定他的眼神中發現破綻的。

在生活中,常有那些儀表不俗,舉止軒昂之輩,想一眼識破他的行徑,可能就比較困難了。這時除了從言語行為上的辨別,更不能忽視眼神中透露的信息。每一個人,不管自覺或不自覺,他的眼睛往往是他的靈魂的忠實解釋者,正如《簡·愛》中寫道:“靈魂在眼睛中有一個解釋者——時常是無意的,卻是忠實的解釋者。”

人們常說,“知人知麵不知心,畫龍畫虎難畫骨”,這恐怕也道出了“人心難測”的道理。在人際交往中,有些人是口蜜腹劍或笑裏藏刀,許多正直的人都在這上麵栽過跟鬥,往往在事後才會明白他是這樣的人!人們也常說,知人難,知人心者更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說的和心裏想的不一樣。嘴裏說的不是心裏想的;心裏想的又不是嘴裏所說的。正如《冰鑒》所說人之“正邪難辨”,難辨是難辨,但並非不可辨。盡管那些奸邪小人都善於偽裝,但總有些破綻可以讓我們看清其嘴臉。

知人看交結,識人看處事。識別一個人隻要看他現在的為人處世,就知道他會對你怎樣了。在目光上遊離不定,斜眼看人,這類人也是不可深交的人。因為正常人看人都是兩眼平視,目光正常,而有部分人在第一次交往時,就愛用斜視且遊離不定的目光去看人(初次交往時特性最明顯,熟了後不易察覺),此類人是要始終留一手的,所以此類人注定是不可靠的。總是在你麵前說別人閑話,記別人小賬的人,在背後必然會說你的閑話,記你的小賬。整天算計別人,和別人過不去的人,與你關係再好,有朝一日你很可能要被他算計。對那種別人幫了他的忙不僅不感恩,反而恩將仇報的人,無論如何對他不可發善心,否則倒黴的隻能是你自己。

神的偏邪與形有一定的聯係,比如有些壞人“賊眉鼠眼,一看就不是好東西”,但事實上不盡是這樣,巴黎聖母院裏相貌醜陋的伽西莫多比英俊帥氣的騎兵隊長更善良、忠誠。因此說,“以形觀人”很容易犯下錯誤,而“神”來自於心靈本性,做假不易,以它來斷人品性,更為可行一些。

曾國藩善於洞悉部下心理,精於馭人之術。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他在識才用人問題上,也有大栽跟頭的時候。所以他才有了“邪正難辨”這樣的感慨。

有一次,曾國藩與幾個幕僚煮酒論英雄,他問道:“我與李鴻章、彭玉麟相比,孰高孰低?”幕僚中當然不乏“九段”拍馬高手,其中一位抓住機遇,搶答道:“自然是曾公才德最高!”不料,此時曾國藩覺得還是謙虛點對自己進步有好處,擺擺手說道:“過譽了,過譽了。李鴻章和彭玉麟都是當今的英才,我自知不及二位。我生平稍值得讚許的,就是不愛聽拍馬奉承,還有那麼一點兒自知之明。”

幕僚們聽罷,堅決不信,繼續猛拍狂拍。又一位開腔:“曾公不必客氣,依我看你們三位各有所長,各有千秋,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公……”

這位老兄是信口開河,不料說到此突然卡殼,想不出恰當的比喻了。

曾國藩正聽到興頭上,追問道:“我怎麼樣呢?”

其他的幕僚們見狀,立即腦筋急轉彎,想來個一語驚人,大討曾國藩的歡心。無奈,腦袋忽然“停電”,就是想不出。

坐在門邊的一位年輕人插嘴道:“曾公仁德,人不忍欺!”

幕僚們一聽:好棒!猛拍巴掌。

曾國藩嘴上堅持謙虛:“不敢當,不敢當!”心裏早已是一片燦爛。他打量了那個年輕人一番,咦,自己怎麼不認識他?於是,悄悄問身邊的幕僚,此人是誰?幕僚告訴他,這個年輕人是個秀才,剛剛招來擔任文書的,辦事還算勤快。

曾國藩一聽,頻頻點頭,此人有才華,可重用。果然,沒多久,他就破格提拔這個年輕人出任揚州鹽運使。

這次,曾國藩可是大跌眼鏡。這個年輕人得到如此肥缺,經受不住考驗,抵擋不住誘惑,花天酒地揮霍不說,還一口氣娶了四個姨太太,大演“妻妾成群”。朝廷派員到各地檢查廉政情況,他自知紙包不住火,幹脆攜公款潛逃。

顯然,曾國藩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聽說這件事後,眉頭緊鎖,一臉想不開。有一位幕僚不忍心,好言勸慰:“這種事情是經常發生的,不必往心裏去。”

曾國藩長歎道:“唉,我一向慧眼識才,沒想到這回栽在一個毛頭小子手上。他說人不忍欺我,他不是就忍心欺我了嗎?”

那幕僚倒也直爽:“您不是自誇不愛聽拍馬奉承嗎?那小子是拍您的馬屁,您都沒聽出來呀!”

這可真應了那句老話:“事之至難,莫如知人”。

職場活用

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有是非的地方,必有小人,小人即神邪之人。這一點在職場上尤為突出。識別及規避神邪的小人成為職場中人的必修課。

阿傑大學畢業沒多久,年紀輕輕就已經是某大型公司的研發經理。阿傑一流學府畢業,頭腦靈光,一表人才,你很容易就看出他的優秀。事業心旺盛的他,花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目前的工作上,他的表現深受上司的肯定。但他也從不因為年輕得誌而驕傲,相反,他總以極大的熱忱去協助工作夥伴,並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不過,也許是因為太年輕就當經理,或是因為他的傑出表現,會讓周圍的人很有壓力,莫明其妙中總有一些謠言在公司流傳,說他為人驕傲,對同事不友善,結果連總經理都親自下來考察他。雖然他通過了總經理的考察,讓謠言不攻自破,但阿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得罪了誰。他內心感到非常受挫,一直努力工作並積極支持同事的他,一時之間對人性充滿了懷疑,不由得產生了離職的念頭。

很顯然,阿傑是遭遇了職場上的“黑色隧道”。

職場裏廣泛流傳著一句“職場是一條黑色隧道”的話,它引起許多人的共鳴。所謂職場的黑色隧道,是指在職場中遭遇的很多壓力、不公平、惡意攻擊、失望、負麵情緒,等等。發生在職場裏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在職場的黑色隧道裏遭遇小人而產生的典型故事。

在職場生活裏,我們可能一直都很努力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很好,但還是會不順利,這有可能是因為我們在職場裏無意中冒犯了小人。總體而言,小人就是那些做人、做事不走正道,采取歪門邪道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目的的人。小人的言行有一定的特點。以下為你不能不知道的十種職場小人!

1.“三謠”小人

三謠小人就是喜歡聽信謠言、製造謠言和傳播謠言的人。這些人完全不理會什麼是事情的真相。隻要有傳播的價值,他們便會毫不保留地進行傳播,甚至會添油加醋一番。比如,同事離職,他們會傳播謠言說離職者是因為被收買、人格問題、沒有道德,等等。他們很喜歡用謠言的方法向身旁的夥伴“下毒”,影響周圍的人。在職場中,這種小人,唯恐企業不亂!

2.不負責的小人

沒有責任且愛推禦責任的小人。這類型的小人,該做的事往往都沒做,他們很會偷懶。每當有事情發生了,他們的第一個反應便是推卸責任,他們常說“這不是我的錯。”還會經常責備其他人,他們喜歡否認自己的過錯,然後找借口來把自己“塑造”成沒事人。

3.分裂型的小人

他們有一個特別的能力,那就是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當麵是人,背後是鬼。對於這種分裂型的小人一定要小心提防,防止他在友情的“糖衣”下,對你假意示好,其實是想找機會製你於死地。還有一種不太嚴重的分型型小人,他們喜歡誇大其辭,誇的時候天下無敵,做的時候卻有心無力。他們可以分裂地處理自己的所言和所行。這種小人,往往隻會包裝自己,但是沒有實力。會用誇大自己的辦法來吸引大家的注意,然後會投機取巧地找人替自己完成任務,結果卻將功勞歸於他們自己。對這類型的小人,要注意盡量避免跟他共事或合作。如果避不開,一定要寫清楚工作記錄,以作為將來他在領導麵前邀功的“反證”,從而讓他的奸計不能得逞。

4.貪便宜小人

這種小人最愛貪小便宜,他們會因為貪占小便宜而出賣團隊及一起工作的同事。這種小人常專注於短暫的利益而非長期的利益。在職場裏,他們可能就是那些你起初非常信任的人,他懂得利用你對他的信任,出賣你!

5.善變的小人

我們知道,改變是必要的。我們也知道,在這世界裏,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在職場中,如果你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態度,你會被大家所接受的,但是善變小人喜歡改變的不是自己,而是改變所設定的遊戲規則。他們往往在看到對方業績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時,就會開始打起改變遊戲的規則的主意。比如,他們不能看到別人根據所設定的規則獲得更多的分紅和獎金,於是他們就會開始努力爭取以改變規則。這裏的關鍵是他們會根據利己不利人的“原則”來改變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