窅娘
《刀馬旦》是周海亮的一本小小說文集,書名直接取自他的一篇小小說《刀馬旦》。確實,《刀馬旦》是周海亮非常出色的一篇小小說,去年榮獲2005-2006年度全國第十一屆小小說優秀作品獎。而一直以來,我對周海亮寫作的認識,還孤陋寡聞地停留在他的情感隨筆上。因為一直以來,我在《讀者》上,在《青年文摘》上,還在各地報刊雜誌上,所讀到的周海亮的文章,大多是情感類文章,被他細膩溫馨的文字所打動,也曾戲稱是他的粉絲。但周海亮小小說的創作功底,在這本小小說文集裏,讓我耳目一新並羨慕不已。
關於小小說的定義和寫法,有一些不同的說法。但不管怎麼說,如今越來越繁榮的小小說市場,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高更廣闊的小小說閱讀平台,也讓我們記住了一些小小說作家,比如周海亮。讀完這本《刀馬旦》,才知道周海亮的寫作實力不僅僅在情感隨筆上,還在小小說上。
作為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小小說自有其獨特而新穎的行文方式。小小說不是小品,也不是故事,更不是短篇小說的縮寫,而是具備獨立品質的一種文學樣式。小小說有著相對規範的字數限定、審美態勢和結構特征等等藝術規律上的界定(楊曉敏語)。所以,我總以為,要把小小說寫好,讓讀者記住作者及其作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周海亮卻做到了這一點。他用獨特的眼光從生活中挖掘出一個個素材,再用獨特的思維和獨特的筆觸,濃煉地描述出一幕幕精彩紛呈的場景,不僅讓讀者記住了他,也讓讀者記住了他那一篇篇立意深刻而雋永的小小說,比如《刀馬旦》、《請求支援》、《一條魚的狂奔》、《匪兵甲》、《立秋》、《請她來吃頓飯吧》,等等。
通觀周海亮的這本小小說文集,感觸頗深。從他的每一篇小小說裏,你都會感知到周海亮簡潔明朗、質樸單純的寫作手法。再加上周海亮所特有的理性思維和藝術趣味,我們在他的每一篇小小說裏,都能觸摸到那種及其本質的,看得見也摸得著的親和力。正是這種親和力,使我們愛上周海亮的小小說,並愛上他小小說裏的那一個個善良而淳樸的小人物。那些小人物,跟我們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著。
而周海亮的小小說,我以為最吸引讀者的,是他在小說結尾處的出其不意,或者說峰回路轉。這種極具衝擊力的寫法,很像足球場上突然的臨門一腳,也像相聲裏的“抖包袱”,給觀者帶來很大的閱讀快感。讀到最後,你常常會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啊!如《刀馬旦》,為救刀馬旦而破了相的武生,最後來到刀馬旦的家,看見的是披掛整齊豔光四射的刀馬旦,和一個躺在床上瘦骨嶙峋的男人。而在《請求支援》裏,你在周海亮幹淨利落節奏緊張的文字裏陶醉,你以為周海亮寫的是一個武俠小小說,但小說的結尾卻告訴你,這是一個網絡遊戲故事,而“即使在虛擬世界裏,最後一位給你支援的,也肯定是你的媽媽。”
這樣的出其不意或者峰回路轉,被周海亮嫻熟而貼切地運用在他的一篇篇小小說裏,讀來禁不住令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這是周海亮小小說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