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正在聖山之下,常年來寺中聽講的拳民們人數很多,這些年來另冊弟子的數量得到了很大的增長,巨龍城號稱擁有八十二萬人口,有大概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都可算是鐵拳寺的另冊弟子。王國的版圖上,溫河橫貫其中,將王國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溫河北部四個行省,南部五個行省,鐵拳寺在整個北方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其影響力也擴張到了南方行省——那裏覺醒寺的影響力大過它。
在北方,盡管金剛寺更加古老,但其苛刻的教義限製了它的發展,規模就比鐵拳寺要小得多。長期以來,兩座寺廟有著一種競爭關係,彼此都不願意公開承認這一點,而是宣稱拳民僧侶都是一家,信仰同一位神,但實際上過去曆任大長老之間,彼此都認為本寺的教義才更加尊重傳統。兩寺之間來往很少,大長老更極少互訪。
因此鐵煥很清楚,當他的拜帖通過職事僧之手轉交荀舟大長老後,這座千年古寺將迎來怎樣的轟動。
此乃四百年來,金剛寺大長老首次造訪鐵拳寺。
那封拜帖寫在密紙上,卷成軸,打了火漆,裝在一個檀木圓筒裏,圓筒封口塗了蠟。拜帖稱呼“鐵拳寺至高聖僧”,正文寫道:“世道昌盛,大義遺旁,下僧獲悉重大之事,躊躇難斷,寄於明日單獨一會聖僧,聆聽教誨,望不吝一見。”落款為“下僧金剛寺鐵煥”。詞句文雅而謙卑,謹從古道,予以對方足夠的尊敬,也讓人難以拒絕。
當身著交領窄袖亞麻黃袍的鐵煥跟著職事僧進了白衣院,該院長老滕暉帶著一幹弟子列隊相迎,眾僧有禮,麵相莊嚴。
“下僧白衣院騰暉,在此迎接鐵大長老。鐵大長老大駕光臨,令聖山上下蓬蓽生輝。滿院僧眾都盼能有幸聆聽鐵大長老教誨。下僧若有什麼地方招待不周,還請鐵大長老見諒。”騰暉看上去五十歲左右,身材不高,比鐵煥矮了半個頭,膚色蠟黃,麵孔瘦削,顯得營養不良,但說話中氣十足。
鐵煥右掌按在胸前,回了個禮說:“騰長老客氣了。貴寺禮數周全,令貧僧就像還在金剛寺一樣,當真是愉快得很。貧僧學識淺薄,豈敢在長老麵前妄稱教誨,這一回前來正是要聽取貴寺高論,以求斬獲,還望長老們不吝賜教。”
這番話他說得文縐縐的,謙卑有禮,沒有半點架子,隻見眾僧一臉欽佩讚賞之色。一番客套話後,騰暉便領著鐵煥進了會客廳。
會客廳呈圓形,地上和四壁鋪著白色的騰龍九格磚,四根約一人懷抱粗細的石柱立在廳內四方。廳內空間高闊,大理石的拱頂呈圓形,連接兩邊的雕花廊柱,上設藍、白、銀、綠色的眾多玻璃小窗,黃昏黯淡的光線透過菱形的彩窗灑進來,落於地麵呈現出一派斑駁迷離的色彩,四壁長明燈和牛油蠟燭齊點,整間大廳顯得通明光亮。
這會客廳說來也頗有一番曆史,鐵煥在《鐵拳寺建築史》一書中讀過。當年鐵拳寺在聖山下建寺時,會客廳是最早落成的建築物之一,其建築風格和傳統很是不同。拳民先祖習慣清一色的平整屋頂,庭院開闊,布局方正規則,而且好用木製,這間會客廳卻是以磚石為主的建築,外觀帶有很濃厚的落日堡風格,采用了高聳的球形屋頂,不設翼角,對高處采光十分講究。不過後來隨著寺廟擴建,其他院落就開始吸取眾家之長,坡度陡峭的屋脊,飛簷翹角,均四處可見。
大廳進門的正麵牆上掛著一幅巨大的水墨畫,畫的是鐵拳寺第一任大長老航如幻,教內都稱之為“航祖”。畫風不拘一格,飄逸灑脫,畫像邊上有濃墨揮就的幾句經文:“靈者,萬物之本也。天地始靈乃生,故天地安也。靈既生則天地行,故萬物寧也。此安寧之道也。”這正是大地之神親授拜龍教經書《安寧經》的開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