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三毛(1 / 1)

女兒羽羽現在6歲半了,從她很小的時候,書就是她的好朋友,從色彩斑斕的圖畫書到各種文字優美的童話書、百科知識類書,羽羽都如癡如醉地喜愛著。借著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羽羽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屁孩長成了一個可以從故事中感受真善美的小女生。書,已經成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小夥伴。

我家裏原先有一本《三毛流浪記》,那還是我小時候珍藏版的,黑白墨線畫的,書頁都翻成毛邊的了,很舊了。但是羽羽卻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大概覺得和她平時看的各種花花綠綠的書不太一樣吧,特別和她平時超喜愛的公主王子類的書不太一樣,就常常要求我講給她聽。後來在書店買到一本彩色版的,羽羽更是愛不釋手。這本書的內容全是以漫畫形式呈現的,沒有一點兒文字,開始是由我引導她看,給她講大概的意思。漸漸地,隨著看圖加上自己的揣測,她已經能夠領略漫畫中的喜怒哀樂。

羽羽真的很喜歡聽“三毛”的故事,每次聽都很專注,為三毛的樂而樂,為三毛的憂而憂,為三毛的憤而憤。而我,也因此而得以走近自己童心中的三毛,再次重溫兒時看三毛的心境。於是常常,我們都一起沉浸在三毛的生活中,看著三毛可憐的流浪生活,感受著三毛悲慘的命運,感受著那個時代、那個社會。或許,女兒並不能很好地理解,或許那樣的生活離我們太遙遠,不能深刻感知。但是,張樂平的這本《三毛流浪記》還是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我們,讓我們為之動容。

記得有一段是三毛看到小鳥在鳥窩裏有媽媽,小雞成群地跟著雞媽媽,小羊也在羊媽媽懷裏吃奶,他自己隻能淒涼的一個人睡在地板上……羽羽難過得哭了,覺得三毛沒有媽媽很可憐,她用小手捧著我的臉由衷地說:“媽媽,我好愛你啊!”可見“三毛”中的情節已深深打動了她,讓她感受到了愛的溫暖。

有一天晚上,大概是去年冬天了,我和女兒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條流浪狗,那隻小狗在寒冷的天氣裏顯得尤其可憐,想不到5歲的羽羽脫口而出:“這條小狗好可憐啊,真像三毛!媽媽,我們把它帶回家吧!”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羽羽小小的心靈裏已經根植下了愛和同情心。

女兒常常在晚上都舍不得放下這本書,故事總是在女兒“再講兩個吧!”“再講最後一個吧!”這樣依依不舍的流連中遲遲不願放下。當然,我也常常會跟著女兒一起拖拉,因為我又何嚐願意輕易放下這本好書呢?這畢竟是我小時候就看著長大的書啊。而現在,看到女兒看得這樣津津有味,兒時的快樂似乎被放大成了雙份:我和女兒一起快樂啊!

在讀“三毛”的同時,也感覺這樣的好書應該推薦給羽羽的夥伴們閱讀。因為這一代孩子對三毛的生活可能覺得很陌生和難以理解,但是“三毛”能喚起孩子們對弱者的同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缺乏善良之心的、恃強淩弱者的憤慨。“三毛”能告訴孩子們樂觀地麵對生活中的困難,堅強地麵對生活中的壓力。“三毛”能告訴孩子們要做一個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愛護弱小者的、樂觀向上的、勇敢堅強的、勇於追求幸福的人。我想,這些都是值得孩子們去學去體會的。

很高興,我的羽羽在讀“三毛”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這一切,不管夠不夠深刻,至少在她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了懂得去愛的小苗,希望這棵小苗伴隨她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