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火焰像草原上的大火,迅速蔓延了整個歐洲,但米歇爾街家中的生活卻很平靜。杜卡斯小姐把愛因斯坦夫人的責任全攬到了自己身上,她照顧愛因斯坦有一套周到而嚴厲的方式,對於一些不速之客,也同樣毫不客氣地擋在門外。瑪戈爾在哥倫比亞大學做研究,她經常前來看望愛因斯坦,給房子裏帶來年輕人的歡樂。她養了一隻可愛的小貓,教授很快就喜歡上它的嬌態。不久,奇哥,一隻完全不守秩序的小狗,也加入了這個家庭。

1939年,瑪雅來看望她的哥哥。許多初次見到她的人,都對他們兄妹如此相似的長相感到驚訝不已。瑪雅的聲音竟然也與她的哥哥十分相似,而且說話的語調也差不多,她爽直的個性也像她的哥。

另外受到歡迎的訪客是他的兒子漢斯、漢斯的妻子及兩個孩子伯納德和小艾芙琳。伯納德嚴肅而好學,小艾芙琳梳著小辮子,活潑可愛。漢斯在南方待了一陣子之後,帶著家人搬往伯克利,在加州大學工程係擔任教授。他的弟弟愛德華研究醫藥,和他的生母一起留在瑞士。

1933年去美國時,愛因斯坦是以觀光客的簽證入境的,他急於要成為一位美國公民,但根據移民法的規定,他必須先在某處外國土地上向美國領事提出移民申請。因此,愛因斯坦就去了英國屬地的百慕大,他在當地受到熱烈的歡迎,美國領事也設宴款待他。現在,愛因斯坦已獲準以一位永久居民的身份進入美國了。

要想成為美國公民,沒有捷徑可循,他從百慕大到達美國之後,還要再等上五年,才能成為一位美國公民。他和瑪戈爾以及杜卡斯小姐花了很長時間研究憲法及美國曆史。1940年是愛因斯坦生命中決定性的一年,對他的秘書及繼女而言也是如此。他們順利通過考試,正式成為美國公民。

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來說,他絕不會盲目信仰他的國家——不管他的國家是美國還是德國。身為歐洲人,他比許多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更能清楚地看出,侵略國的陰影正緩慢、但肯定地籠罩在歐洲上空。他的恐懼感與日俱增,因為他親眼目睹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侵略行徑,意大利占領了無助的阿比西尼亞(現在的埃塞俄比亞),法西斯主義者和納粹黨幹預西班牙內政,德國占領了捷克。他對美國及歐洲民主國家的短淺目光及猶疑不決深感納悶,這些國家居然對世界動亂袖手旁觀。

有一次,他問一位美國的高級外交官,為什麼這個國家不以商業抵製的方式來阻止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對我們的商業利益而言,日本實在太重要了。”這是他所獲得的答案,“我們的許多大商人堅持出售石油及廢鐵給日本。”愛因斯坦沒有想到,一個愛好自由的國家竟然把戰略物資出售給侵略者,這使他十分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