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團扇功能之美
團扇的產生時期主要以納涼功能為主,後隨著人們的喜愛演繹為工藝欣賞之用。“衣必求暖,然後求麗”。在研究團扇的曆史沿革中可以發現,它的產生是為符合人們的某種生理需要而產生,在深入人們生活的過程中又隨著所處社會文化背景,禮教製度,個人認知、情感的不同而賦予更多的文化意義,社會意義。古代女子最中意一枚枚圓形有柄的團扇,把它視為兒女情長、美好的定情之物,既可作信物,又可述衷腸。美好寓意的賦予,譜寫了很多浪漫的故事。越國大夫範蠡到諸暨城南苧蘿山尋覓賢良,卻與赤足浣紗的西施一見鍾情,而且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約。心靈手巧的西施便用麥草編成扇,將自己的容貌用彩絲繡於扇芯,送予範郎。古人在以詩詞表達自己心聲時,也不忘用團扇作指代,借物喻人、托物言誌。日本通常用在藝伎表演時,古代日本有用其作為族徽。後在戲劇《桃花扇》出現以後,常常出現在舞台戲劇用表演之用。
四、團扇禮儀之美
禮是社會等級秩序,也是一種社會道德規範。倫理道德觀深深影響到傳統造物活動中。女子能借扇傳情達意。扇能很好地釋懷女子的性情,自古與女子有著不解情緣。團扇常被作為中國傳統的工筆人物畫表現的題材。在很多的仕女畫中,男性畫家們願意描寫女子把扇的各種姿態,溫婉雅致,閑逸柔媚。傳統的工筆人物畫經常借描繪團扇、屏風、幾案、素琴、蘭竹、梧桐等要素,來烘托畫麵氣氛,抒發作者情懷。女性的執扇形象在當時畫家看來是對女性美展現的一個不錯的視角。相傳魏晉時期,女子的嫁妝中必有一把圓形的三麵扇,左右可開;正麵打開是山水人物,反麵打開則是春宮圖。那個年代,父母不便正麵教授女兒男女之事,而是通過繪事讓姑娘意會自悟。謝道韞與王羲之的二兒子王凝之成親之日,謝母便為女兒謝道韞準備了一把親手繪製的三麵扇,洞房花燭夜,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佳人含笑掩朱唇,才子輕搖手攀月”寫出了團扇的作用:美人用它遮掩笑靨;文人輕輕搖動,好像用手去攀摘月亮,含有折桂登科之意。團扇不僅增加了美人的嬌豔姿質、才子的高雅風度,也是表達才情的一個有機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