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展”與“藏”——博物館展櫃陳列形式設計的創新
文化心旅
作者:黃曦
[摘 要] 展櫃是文物的舞台,同時也是文物最直接的保護者。展櫃的功能一是審美性,二是實用性。其最根本的特性是,既要解決“展”又要解決 “藏”。對功能的不斷超越,是展櫃創新的不竭動力。功能引領設計,功能引領材料。適應時代發展,滿足觀眾和文物保護的需求變化,對展櫃材料、科技創新和工藝手段不斷追求完美,是博物館展櫃功能發展的永恒主題。
[關鍵詞]展櫃 新功能 陳列形式設計 創新
在中國博物館建設突飛猛進的時代,展櫃設計的演變特點、發展趨向也體現了時代的變化需求。如何準確地把握、理解這些趨勢,因勢利導地利用好,對博物館人來說意義非常。博物館展覽陳列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形式的科學性體現在現代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的運用上,陳列櫃是最基本的陳列設備。20世紀初,英國的博物館工作者設計了一套標準化的陳列櫃。整套陳列設備由三種基本類型的櫥櫃組成,即立櫃、中心立櫃和桌櫃,此外再配以展板和依牆屏風,作為輔助設備。40年代,隨著商業櫥窗式的大尺幅玻璃櫃嶄露頭角,博物館陳列進入了通櫃式陳列。這種櫃子具有製作簡便、省工省料、整體感強、美觀、大方的優點,其玻璃麵頂天立地,具有開闊的視野和寬敞的展示空間,並能使陳列空間布局獲得更好的整體效果,有利於靈活組合陳列品。現代陳列櫃的設計除了考慮展示內容因素之外,還需要根據不同展品特性,對燈光、溫度、監控設施等進行特別設計。
如何在展覽中製作出符合需要的文物展櫃?設計的總原則:
1.協調性:展櫃的外觀、材料的使用、燈光的配置,要從展品的風格、特質出發,使展櫃融入展覽環境中,盡量隱形,重點突出展品。
2.耐用性:確保展館結構在室內環境長期使用不會出現,明顯變化。
3.安全性:采用鋼架結構保證整體結構的可靠性,材料符合防盜標準的。
4.操作性:展櫃的設計在保護文物的同時,提倡良好的操作性,每個展櫃均可由一個人獨立操作。
5環保性:采用環保材料,以保證展品在展櫃內不會因為化學反應而遭破壞。展櫃背板、展台平麵板、紡織襯料需環保材料,並對表麵層進行阻燃處理。
6.照明控製性能:達到《博物館照明設計規範》的要求,營造氛圍,突出展品,兼顧輔助物品的照明。隱蔽出光點、調控照度及角度,過濾紅外光、紫外光以及熱量,以防對展品照成損害。
7.環境控製性能:展櫃應具有良好密封性,可以根據要求實現恒溫恒濕控製,無氧小環境、空氣過濾以及基於以太網的環境數據監測等功能。
展櫃是文物的舞台,同時也是文物最直接的保護者。展櫃的功能一是審美性,二是實用性,其最根本的特性是,既要解決“展”又要解決 “藏”。珍貴文物應該配備相應的展櫃,好馬要有好鞍。好的展櫃應該是設計製作美觀協調,便於操作安全合理,材料環保耐用,照明溫濕度控製有度。
一、關於“展”
展櫃的審美性功能——陳列設計效果達成的重要因素。展櫃作為展示設計的重要環節,它越來越引起展陳設計者的重視。外觀上的沉重、製作上的粗糙、風格上的突兀已不適合現代展櫃發展的需求,展櫃設計呼喚創意與創新。
博物館展櫃的造型要注重美,其建立在展現文物美的基礎之上,現代化博物館的文物展示已不僅僅局限於櫃內的擺放組合。展櫃的樣式要針對文物類型、尺寸、色彩、特點及展廳空間進行設計,使文物的魅力得以彰顯,一個量身定製的展櫃,極為重要。展櫃之間的組合形成一個內容更加豐富,主題更加鮮明突出的多功能大舞台。博物館展櫃的造型美,設計應從當地曆史傳統及地域特色文化中獲取靈感。展櫃的形式、組合及在空間中節奏性的排布變化在有效襯托文物的同時,強化了觀眾觀展的心理體驗,形成趣味性,在觀眾、設計者、文物之間架起了一做互動的橋梁。文物置身展櫃的情境式展示之中,觀眾不僅觀看文物本身,更通過展櫃的隱語去解讀文物背後的內涵。展櫃的形式、組合及在空間中節奏性的排布變化有效襯托文物的同時,強化觀眾觀展的心理互動體驗——參觀博物館就如同穿越在曆史隧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