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雁”之姿——王昭君
文化
作者:陳百川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女,漢族,約公元前52年八月十五日中秋節生,屬相蛇,湖北興山人。
公元前36年,16歲的王昭君選秀入宮,成為西漢王朝漢元帝的掖庭待詔職位的宮女。此後三年,她在宮中一直默默無聞。
公元前33年,不甘一生寂寞命運的王昭君主動要求離開漢朝,嫁給前來求親的匈奴首領單於。
此後,王昭君來到位於蒙古草原一帶的匈奴部落,成為寧胡閼氏的王後。
在這之後的14年裏,王昭君一麵力阻單於停止戰爭,一麵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長達50年,為維護中國民族團結,穩定邊疆安定局麵做出了巨大的曆史貢獻。
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譽為“落雁”之姿。昭君不僅天生麗質,擁有漂亮的外貌,而且聰慧異常,擅彈琵琶,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唐代白居易有詩讚曰:“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在當時就已經天下聞名。
社會關係
王昭君出身於一個條件富足的農民家庭。他的父親王穰老來得女,將昭君視為掌上明珠。王昭君有一個哥哥叫王新,有一個弟弟叫王颯,這兄弟二人後來都因為昭君出塞有功,而得到漢朝的封賞成為侯爵。
王昭君的第一個丈夫就是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是他親自到漢朝求親,將王昭君娶回塞外的匈奴,他們有一個兒子右日逐王。婚後三年,呼韓邪單於病逝。
王昭君的第二個丈夫就是她前夫的親生兒子,複株累若鞮單於。因為匈奴有“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他們又生了兩個女兒,長女須卜居次公主,次女當於居次公主。這兩位公主長大後,還曾到漢朝首都長安,進入皇宮侍候過漢元帝的皇後。
王昭君的人生經曆,就是她從漢朝到胡地的兩次位置轉換,帶來了她從宮女到王後的角色轉換,也成就了她青史留名的人生功績。
一、在漢朝:娥眉見妒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貌壓群芳,奪得湖北省選秀冠軍。昭君的父親王穰舍不得愛女,向地方官申請說:“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
無奈聖命難違。漢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曆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成為等待召見的宮女。
沒想到,美麗聰明的王昭君苦苦等待了三年,竟然沒有見到過漢元帝一麵。這裏的原因,就是她遭到宮廷畫師毛延壽的暗算。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後宮妃嬪很多,皇帝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每一個都親自選看。於是,他就讓宮廷畫師毛延壽等人把她們的相貌畫下來,按照畫上的美醜召來寵幸她們。
為了得到皇帝的召見,宮女們都想方設法賄賂畫師,以求讓他們把自己畫得更美。多的給十萬元錢,少的也不下五萬元錢。隻有昭君,性格像蓮花一樣純潔,她不願意采取這種賄賂的手段,她堅持“出淤泥而不染”的紛芳鬥妍。
畫師毛延壽沒有得到昭君的“孝敬”,由此妒恨。他的畫筆,也隨著他的心歪,而把人畫醜了。他筆下的昭君,成了大小眼,鼓腮幫,塌鼻子,而且在額頭上還長著一顆帶毛的黑痣,這樣的形象,怎麼可能得到皇帝的召見呢?
公元前33年,進宮三年,沒有見到皇帝一麵的昭君,遇到了一個曆史機遇:北方匈奴的首領單於來到漢朝求親。
西漢到了漢元帝的時候,又是一個強盛的時期。而同時的匈奴部落,由於內部相互爭鬥,結果越來越衰落。最後分裂為五個單於勢力。其中呼韓邪單於和漢朝關係最好,他連續三次朝拜漢元帝,並都提出和親的請求。
按照漢朝以往的慣例,與匈奴聯姻的人選,大都是公主或妃嬪。但是漢元帝因為很強勢,所以就想著打發匈奴一個宮女就算了。消息傳到後宮,所有的宮女剛開始很興奮,就像要離開籠中的小鳥一樣雀躍,但一聽說是去人煙稀少的異域,又都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隻有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