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變出來的“運氣”(1 / 2)

變出來的“運氣”

視點

作者:卜娜

企業LOGO更新,新戰略,新征程……在2012年新CEO上任後,去年梭子魚又經曆了一係列“脫胎換骨”的變化。然而,變化不僅沒讓它沉寂於競爭趨於白熱化的企業市場,反而令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可能會有人說,梭子魚的“運氣不錯”。但在全球經濟環境並不十分理想的當下,獲得這樣的“運氣”似乎並不容易。到底是什麼令梭子魚成為少有的“幸運兒”?到底是什麼支撐著梭子魚股價的攀升?帶著這些問題,本報特別約訪了梭子魚中國區總經理沈培基。

“運氣”不是偶然

今年1月中旬,梭子魚發布了2013年Q3財報。財報顯示,梭子魚的服務續費業務與新業務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但服務續費業務尤其突出,在其整體營收中占比近70%(財報數據顯示,梭子魚2013年Q3營收為5940萬美元,其中來自服務續費業務的收入為4120萬美元)。

很多硬件廠商近年來都在向服務轉型,希望從基於硬件產品的服務中獲得增值,並逐漸實現將服務增值變成核心利潤來源的目標,最終擺脫硬件利潤日趨微薄的困局。但和梭子魚相比,這些企業卻是“後知後覺”。讓服務成為核心利潤來源本身就是梭子魚一直以來的生意模式,由於其長期立足於專業信息安全領域,這種生意模式並不難以開展,所以轉型對梭子魚而言根本不存在,再加上其全球化的發展所獲得了海量用戶基礎,梭子魚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並不意外。

在信息安全領域,上市公司並不算多,因為業務難以規模化常讓這類企業受到資本市場的質疑。作為一個長期立足於郵件和內容安全領域的廠商,梭子魚為何變成了“例外”呢?“去年,是梭子魚的關鍵一年,也是梭子魚真正變化的開始。”在沈培基看來,新CEO上任後,將梭子魚的產品開發方向重新規劃為安全與存儲的結合,也是讓梭子魚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的關鍵的一步。“在企業業務中,安全與存儲的結合、統一是一個明確的發展趨勢。目前,梭子魚已有十幾款產品,整體上可以劃分為安全和存儲兩大類。有了明確的方向,不管是產品研發還是企業的並購,都會有著力點。另外,如果將梭子魚目前的產品規劃展開,比如垃圾郵件、郵件的歸檔與備份、下一代防火牆等,其實每一個產品的市場規模都很大。”

讓過去、現在與未來握手

去年5月,梭子魚宣布收購電子簽名公司SignNow。SignNow的價值在於其在雲服務電子簽名領域的技術優勢,它可以保障企業用戶注冊、備份恢複和存儲重要文檔的安全。SignNow當時已擁有100多萬用戶,包括10萬小型企業以及超過半數的全球500強企業。其電子簽名還適用於各種網絡,以及智能手機和平板上的應用。在收購SignNow後,梭子魚表示將進軍雲存儲領域,以便提高雲存儲服務的安全性。正如沈培基所說,這一布局將讓未來IT產業中機遇最廣泛的“雲”,直接影響梭子魚的生意。

誠如沈培基所看到的,不僅僅是雲,正在讓IT產業發生急劇變化的大數據、移動化,無疑不與安全和存儲發生了強烈的需求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