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時會在毫無抗拒或被熱情淹沒的情形下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我們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們的想法時,反而會全心全意維護我們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我的’這個簡單的詞,是做人處世的關係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房子,‘我的’父親,‘我的’國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準,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對火車的認知。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於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借口為自己的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變成找借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傑出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吉期在他的《如何做人》一書中寫道:
“當我嚐試去了解別人的時候,我發現這真是太有價值了。我這樣說,你或許說會覺得奇怪。我們真的有必要這樣做嗎?我認為這是必要的。在我們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大部分的反應是評估或判斷,而不是試著了解這些話。在別人述說某種感覺、態度或信念的時候,我們幾乎立刻傾向於判定‘說得不錯’,或‘真是好笑’,‘這不正常嗎’,‘這不合道理’,‘這不正確’,‘這不太好’。我們很少讓自己確實地去了解這些話對其他人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兩千年以前,耶穌說過:“盡快同意反對你的人。”
在耶穌出生的兩千多年前,埃及阿克圖國王,給予他兒子一些精明的忠告。今天我們極為需要這項忠告。阿克圖國王說:“圓滑一點。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換句話說,不要跟你的顧客或對手爭辯。別說他錯了,也不要刺激他,但要運用一點外交手腕。因此,如果你要使別人同意你,切記:“尊重別人的意見。切勿指出對方錯了。”
有一個國外案例說的是,一個名叫卡爾的賣磚商人,由於另一位對手的競爭而陷入困境之中。對方在他的經銷區域內定期走訪建築師與承包商,告訴他們:卡爾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磚塊不好,生意也麵臨即將歇業的境地。
卡爾對別人解釋說他並不認為對手會嚴重傷害到他的生意。但是這件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真想“用一塊磚來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泄”。
“有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卡爾說,“牧師講道時的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跟你為難的人。我把每一個字都吸收下來。就在上個星期五,我的競爭者使我失去了一份25萬塊磚的訂單。但是,牧師卻要我們以德報怨,化敵為友,而且他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他的理論。當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時,發現住在弗吉尼亞州的一位我的顧客,正因為蓋一間辦公大樓需要一批磚,而所指定的磚型號卻不是我們公司製造供應的,卻與我競爭對手出售的產品很類似。同時,我也確定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這筆生意的機會。”
這使卡爾感到為難,需要遵從牧師的忠告,告訴給對手這項生意的機會,還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讓對方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
那麼到底該怎樣做呢?
卡爾的內心掙紮了一段時間,牧師的忠告一直盤踞在他的心頭。最後,也許是因為很想證實牧師是錯的,他拿起電話撥到競爭對手家裏。
接電話的人正是那個對手本人,當時他拿著電話,難堪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卡爾還是禮貌地直接地告訴他有關弗吉尼亞州的那筆生意。結果,那個對手很是感激卡爾。
卡爾說:“我得到了驚人的結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關我的謊言,而且甚至還把他無法處理的一些生意轉給我做。”
這樣,卡爾與對手之間的陰霾也獲得了澄清。
以德報怨,化敵為友。這就是迎戰那些終日想要讓你難堪的人所能采用的最上策。
成功思考:
1如何拓展你的創富之路?
2你有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財富圈子?如沒有,怎樣去創造?
3你受別人歡迎嗎?如不是,問問自己:“為什麼?”
4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喜歡?
5愛你的對手與敵人,你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