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加速樹種結構調整極力營造混交林
林業水利
作者:李洪偉 薑濤 劉宏文
目前營造純林有很多弊端,營造混交林比營造純林有更多的優越性,能產生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促進生態平衡。
東豐縣素有“五山”之稱,是“百萬畝人工林”縣份之一。從五十年代起營造人工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就從樹種結構來說十分不合理。
據2008年“二類調查”顯示,全縣有林地麵積80.600公頃,其中,人工林56.887公頃,占70.58%;天然林23.713公頃,占29.42%。在一般用材林61.842公頃中,落葉鬆純林27.776公頃,占一般用材林麵積的44.19%;樟子鬆純林20.815公頃,占17.49%;黑鬆純林6.738公頃,占10.9%;柞樹純林12.562公頃,占20.31%。真正的雜木林、針葉混交林、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隻有19.541公頃,占31.6%,人工純林比重過大,混交林比重過小。
近幾年,通過生產實踐證明,營造的大麵積人工純林,有不少林分生長不穩定,生長量低,病蟲害嚴害,對不良氣象因子的抵抗力差,弊端很多。如:落葉鬆早期落葉病、俏蛾、鬆毛蟲等均有不同程度地發生;楊樹純林易得爛皮病,楊幹象蛺,楊圓蚧以及楊柳毒蛾等;紅鬆純林早期分叉,影響林木形狀和材質;柞樹栗山天牛的發生,把木材全部費掉,隻能作為薪炭材;樟子鬆蟆蠶、衰退病;黑鬆鬆幹蚧的發生,幾乎把我縣的樟、黑二種純林毀掉,已列為我縣的控製營造樹種。並且大麵積的人工針葉純林,生長需水量相對大,幹旱年份,生長量小,局部的林分,幾乎幹枯死亡。
據有關資料介紹,混交林在世界範同內早已受到普遍重視。科學營造混交林是一種具有多種效益的營林措施,成功的混交林能夠形成穩定的生態係統,充分發揮林地的生產潛力,促進林木速生豐產。
經科研部門研究和生產實踐證明,混交林能提高林分生產力,一般比純林高10-20%,最高可達33.7%,混交林能改善林分生態條件,提高林分穩定性,一般根係生物量比純林物量明顯增多,葉麵積明顯增大。混交林對病蟲害具有較強的抑製作用,純林一旦發生病蟲害很快蔓延成災,而混交林隻有輕度危害。混交林能夠有效地恢複和提高土壤肥力。
綜上所述,混交林的優越性十分明顯,為滿足社會發展對生態環境的需要,積極開展混交林的研究和營造工作,無論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促進生態平衡方麵都具有現實和長遠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