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超
初識平萍是在龍湖的小小說筆會。我和平萍、紅酒站在碧波蕩漾的湖水旁,感慨龍湖的浩渺幽靜。平萍說,我可以遊兩個來回。我望著平萍,她說話的神態很安然,不顯一絲的張狂,而自信和堅定的眼神如晚霞映照下的龍湖,靜怡而深邃。我悄悄地走開,沒有打擾兩位美女的竊竊私語,我去讀平萍的小說。
平萍的小說像她本人一樣健康向上。文學藝術是人類社會的精神財富,而文學作品又是締造這些精神財富的基礎。文學應該給人以動力,給人以精神,給人以積極向上的蓬勃激情。平萍的作品中大量的勇敢的毫不扭捏的充盈著這種“精神高尚”。我佩服這樣的寫作,因為這樣的寫作更需要勇氣和力度,更需要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保持孤獨的清醒,掙脫被物質擠壓的精神窘迫,用正義和尊嚴謳歌生命並塑造出光彩奪目的形象。
《夜釣》裏“我”的先生,34年前是個17歲的小夥子,在一個暴雨傾盆的淩晨,隻身救出了5條生命。他應該是個英雄。可他仍舊選擇平靜的生活,像夜釣的人平靜地堅守著一個信念。他不知道,如今和他一起廝守相愛的人,就是當年他舍身救出的那個穿汗衫的小女孩。雖然是因果相報的美滿結局,彰顯的卻是人間大愛,平凡中的崇高,它讓我們相信世界的美好,人性的美好。物欲橫流的時下,仍然有“先生”這樣高尚的人,甘願為他人而無懼於犧牲自己的生命。即便是當下,若再有34年前的一幕重現,“先生”依然能夠從容赴險,這才是少女追隨愛戴的由衷。這樣的美好和健康能夠給人以向上向善的力量。
再見平萍是和朋友的一次聚會。頭回看到平萍一身戎裝的帥氣,知道平萍是一名警察。寫小小說的警察朋友不少,宗利華、魏永貴、紀富強、楸立、老漢等等,但是警中之花唯有平萍。警察的職業賦予了平萍更多的使命感,職業生涯的點滴感悟都會凝聚在她的文字裏並由此而放大。平萍的小說很多的內容是警察生涯的真實再現和藝術拔高。歲月有痕,忠誠無限。而作為一名女警,平萍的作品裏更關注職業女性的生活狀態和道德情操,尤其是女警察的職業操守。她的小說作品裏的主人,大多都是女性,這些女警在平萍的筆下既現陰柔之美也顯陽剛之氣。
肖芃是平萍賦予了諸多情感的女警察,她在平萍的小說裏屢屢出現。《直覺》裏的肖芃同男同胞一樣,熬在案子裏不分晝夜,當破獲了車匪路霸的案件後,肖芃並沒有沉醉於放鬆喜悅之中,她在彙報案件中,憑借自己的職業習慣和女人的第六感覺,順藤摸瓜,又破獲了震驚全市的殺人碎屍案。看似無心插柳,卻是職業女警對這一崇高職業的敬畏,對事業的忠誠。
《愛的迷茫》中,平萍用散文的筆法大篇幅地描繪了秀美的九寨溝風情,在大自然秀美的環境中卻依然暗藏著犯罪的衝動。肖芃在大自然中感慨流連或許失落,卻始終不忘作為警察的敏銳,就憑她看到:少男身子的一擰巴,俊男的雙眸裏就閃過一絲惡毒,一介詭異,給了我無數想象的玄機。肖芃製止了千鈞一發的惡性凶殺,陽光下的罪惡未能得逞。警察的個人情感的交織,個人心靈的創傷不會妨礙和動搖她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誠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