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不打折
“白天拍照攝影,晚上上網發帖”成了譚老的生活寫照。用他的話說:“我這樣的生活,身體既得到鍛煉,又為社會做些貢獻,真是一舉兩得。”
2008年,省委通過紅網開展“堅持科學發展加快富民強省”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譚老積極響應,一頂草帽、一個水壺、一台相機隻身深入湘潭、株洲等地搞農村調研。皮膚曬黑的他,回來後在紅網論壇上寫出了《關於科學解決湖南三農問題的十五點獻言》一文。後該文被省委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專報》第54期所刊登,副省長徐明華還作出專門批示,要求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加以落實”。
2009年冬,湘江水位降至50年來最低水位,江底汙垢物裸露。譚老就冒著嚴寒,走下河穀,拍下幾百幅照片,並以《人人獻出一點愛,為母親河湘江清除汙垢》為題,在紅網連連發圖發帖,並親自下河撿垃圾。在譚老的感召下,汙垢物很快被清理得幹幹淨淨。
愛心無極限
在網絡的世界裏,譚老在關注時事政治,積極建言獻策的同時,更多的是關心民生問題,並用自己的愛心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旋律。
2008年,譚老在上網時看到湘潭縣一所山區中學,因遭受冰災,校舍破損嚴重,危及到300多名學生的生命安全。當夜譚老就在紅網發帖《受冰災嚴重破壞的繼述橋中學何時才能恢複重建》,引起了湘潭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最終,該校校舍在2009年春節前得以修複。
2009年,譚老通過網絡了解到,一位70多歲的劉大爺患有白內障,但無錢醫治。他就主動找到市殘聯尋求幫助。市殘聯被譚老的無私精神所打動,免去其手術費用5千多元。這讓重獲光明的劉大爺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譚老的影響和幫助下,許多離退休老同誌學會了用網頁瀏覽新聞,使用QQ,發電子郵件,享受到了網絡的樂趣。
“獨駕一舟千裏去,心與長天共渺。” 譚老就是這樣在網絡的世界自得其樂。
人老心不老,瀟灑老一回
——記退休幹部劉掃塵
何澤林
“金色年華,人生難有幾回;晚年瀟灑,年老勝似第二春。”這是劉掃塵同誌寫在他自己編撰的《老齡紀念冊》扉頁上的一段話。今年80歲的劉老,人老心不老,退而不休,一直在黨建研究、黨建編著和公益事業方麵耕耘不倦。
熱心黨建研究
劉老退休以來,已出版的參與黨建編著,主編5本,副主編10本,參與編寫一部分或被編入文章的參編本23本。在省以上報刊發表黨建文章42篇。上述研究成果,獲全國獎5項,其中一等獎3項;省級獎11項,其中一等獎1項。在湖南省每兩年一屆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共有8項獲獎。
他參與全書策劃和部分撰寫的《毛澤東建黨思想研究》和《毛澤東建黨思想三十講》兩本著作,分別獲湖南省第三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和全國第五屆優秀黨建讀物一等獎。他參與編著的《黨建知識之最》與《黨組工作手冊》兩書,不僅填補了全國出版部門在這方麵的空白,而且分別獲得了由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湖南省第七屆、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省級特別獎。他撰寫的《加強和改進國家機關黨組建設》課題研究四篇係列論文,曾獲得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和時任省委副書記胡彪各兩次重要批示,獲得湖南省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省級二等獎,特別是其中有些重要的理論性政策性觀點和建議,已經進入了省委和黨中央的決策領域。
1997年,在他退休後的第三年,中央組織部來函,他被“邀請擔任中央組織部特約信息聯絡員”。1998年他獲得湖南省老有所為奉獻獎。1999年獲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
劉老還熱愛黨建藏書。他的書房內有黨建專業藏書近4000冊,黨建報刊剪貼彙編本500多本。1996年他獲長沙市優秀藏書戶稱號。同年長沙市舉辦的書展還被譽為“三湘黨建藏書第一人”。
熱心公益事業
他擔任省委機關門球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後,認真服務辦實事,被評為“省委機關老年門球活動公益模範”。
劉老退休後還學會了使用攝像機、學會了刻錄DVD音像碟,無償地為省委機關離退休老同誌拍照服務。在省委機關院內的120多位門球隊員和蓉園社區歌舞隊的100多名老同誌中,至少有一半數以上的人有他拍攝、贈送的照片。
劉老還擔任過蓉園社區“我的社區報”的顧問,幫助社區籌資購置電教設備,關心、支持社區文明建設。他從2001年至今,一直擔任1區15棟的棟長和第1單元的負責人。這個單元當時地麵很髒很亂,他發動各戶籌資將樓道間粉刷、油漆一新,並召開家長會製定了單元衛生安全八不準公約,之後多次被評為社區先進單元。15棟多次評為文明衛生樓和先鋒示範樓。
熱心讀書學習
劉老勤於學習和思考。2009年,他進入八十歲,仍然耳聰目明,頭腦清晰,文思敏捷。
他圍繞“黨的建設創新點”這個主題,共收集、整理黨建史上特別是十六大以來的黨建創新點213個條目,每個條目500字左右,約10萬字。在整理時,既理清、介紹每個創新點的由來發展,又揭示其本質內涵,使這些創新點都具有黨建史的寫作風格和時代風貌。中組部黨建讀物出版社已決定將這十萬字的黨建創新點,與2001年他與蔣建國、何澤中共同主編的《黨建知識之最》修訂本合編再版,總共474個黨建創新點,23萬字。中央組織部已決定將此書列為向黨成立九十年獻禮的三本黨建書之一,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還為此書作了“黨建的生命在於創新”的序言。
劉老還圍繞“人生價值”這個主題,共整理出41個言簡意賅、富有哲理,體現人生價值的《人生感言》條目。這些人生感言條目,雖然都隻有“三言兩語”,但閃耀著人生價值的火花。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哲理名言》一書選登了4個人生感言條目,並在評語中讚揚“這些人生格言、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極具教育意義。”
老局長是個大忙人
——記省委老幹部局原局長袁景丹
楊 敏
聯係采訪袁景丹老局長,頗費了點周折。家裏電話無人接聽,手機一直占線,好不容易才撥通。“采訪我?好啊!隻是我今天下午要開個會,明天上午有個活動,下午我到你們那裏來吧。”一直聽說袁老是個大忙人,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秋意初涼的下午,袁老健步走進了我們的辦公室。濃眉,炯目,白衫,黑褲,一位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的老者。話匣子打開,我們走進了袁景丹忙碌的退休生活。
袁景丹曾經是湖南省委老幹部局局長,退休以後,他沒有離開一直熱愛的老幹部工作,始終活躍於諸多老幹部社會團體之中。現在,他卸下了許多領導頭銜,隻擔任了“湖南省老幹部活動促進會”執行會長和“湖南省老年(老幹部)書畫家協會”執行副會長。每天他的日程表都安排得滿滿的,上午促進會研究工作,下午省老書協召開辦公會,今天有省直老幹部垂釣比賽,明天有地市老年書畫展……袁老都忙得不亦樂乎。
袁老說:“我在職的時候就對老幹部開展活動這一塊工作很重視,一直研究如何把老幹部活動組織好,把老幹部的作用發揮好。退下來以後,我自己也成了老幹部的一員,就更是責無旁貸了。”
凡與袁景丹共過事的人,都知道他工作紮實,勤奮敬業,思路開闊。在位時他常教育大家,為老幹部服務,要以誠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做到“三多”,即:多動腦,多動嘴,多跑腿。就是憑著這股精神,他為老幹部辦了不少好事實事。退休十幾年來,他不改初衷,繼續為老幹部做了一樁又一樁的好事實事。
對於“促進會”,袁老有著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因為這是他與一些省級老領導和老同誌一道,曆盡艱辛創辦起來的。當初,為了籌措老幹部的活動經費,他成天東奔西走,四處化緣。有時為了籌措一筆資金,他跑上跑下,找了領導找辦事員,跑了機關跑銀行,而且一跑就是好多趟。如果恰逢領導開會,他在門外一等就是大半天。有了充足的資金,“促進會”每年都要組織省直機關的老幹部開展門球、書畫、棋牌和垂釣等大型競賽活動。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遠的莫過於老幹部垂釣比賽了。垂釣比賽每年要舉辦4次,每次的參加人數都在500人左右。有一次,中組部老幹部局來湘考察,親臨垂釣比賽現場,突然天降大雨,看到現場有條不紊的組織,老幹部依舊不減的興致,中組部老幹部局的領導和同誌們都豎起了大拇指。其實每組織一次活動,都很累,也很辛苦,但袁老說:“老幹部活動,既能鍛煉身體,又能陶冶情操,還是精神寄托。再累,再辛苦,我們都要堅持組織下去。”
作為省老書協執行副會長,袁老提出了“書畫養老”的新理念。他說:“揮毫潑墨,以畫會友,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新追求,也是一種值得倡導的生活方式。”回顧省老書協所走過的22年風雨曆程,袁老感慨萬千。“揮筆不知頭發白、老年書畫滿園春”。在會長王克英同誌的帶領下,大家不懈努力、辛勤耕耘,省老書協已成為我省頗有影響的群眾藝術大軍,成為城鄉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堅。現在全省各級老年書畫協會會員已達2萬多人,舉辦各類展覽、交流筆會、講座等活動1500多次,出版各類作品150多種。無論是各項活動的籌備還是組織,無論是刊物的經費落實還是出版發行,袁老都傾注了大量心血,也投入了大量時間,但樂此不疲。2007年,袁老隨省老書協組織的交流參訪團,赴台灣進行了交流訪問,成功舉辦了書畫邀請展,展出了70幾件作品,反響很好,引起了台灣各界的關注,還得到了時任台灣“立法院”副院長鍾榮吉的熱情接待。
袁老還擔任著局機關離退休幹部黨支部書記。他始終把加強老幹部的思想政治學習放在首位。每個月都要組織一次支部學習,袁老同其他支部成員一道,認真組織老幹部學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勉勵大家多看書,多學習,多思考。
忙中偷閑,習字是袁老最大的業餘愛好。“習字是一種毅力,一種信念,也反映了一種心態。”袁老說,“其實我以前也不會寫,就是在組織老幹部活動時喜歡上的,一喜歡就停不了手了。”他堅持每天練字,把當天看完的報紙全部寫滿才作罷,平均每天都在3大張以上。袁老的字蒼勁有力、圓潤流暢、自成一體,他說:“要學人家的技法,但不能依葫蘆畫瓢。”袁老拿出一副他親手書寫的字送給了我們:“欲除煩惱須無我,曆經艱難好作人。”我想,這既是他人生曆程的寫照,也是對我們年輕一輩的鞭策吧。
采訪一結束,袁局長又忙著去老幹支部準備這個月的學習活動了。目送著老局長遠去的背影,我們真誠地希望老局長身體健康,在工作中永葆青春,在忙碌中盡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