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的白發,可麵色紅潤,帶著淡淡的微笑。戴著一副老花鏡,身穿一件棕色的布棉襖,何老端坐在飯廳的一張小桌旁。照顧她的孫子告訴我們,近兩年何老的身體大不如前,聽力、講話都有點費勁,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不過,她堅持吃飯、穿衣自理,不需要人特別護理。
看見我們進來,她抓住隨行的湖南大學老幹辦的同誌的手,用四川口音顫巍巍地說:“我要聲明一件事。那個錢我不要了。我的醫藥費國家都報了,要那麼多錢幹啥子?”見眾人不解,一旁的孫子解釋到,國家對年滿100周歲的老人每人每月發200元長壽保健補助費,何老指的就是這個錢。聽完解釋,我們一行人在恍然大悟之餘,都無一例外肅然起敬。
何老生活非常儉樸,屋子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家具隨處可見,睡的是老式架子床,用的是舊木桌。吃的也很簡單,就是米粉、玉米和麵片。艱苦樸素已成習慣。
何老的老同事——萬淑珍老師給我們講了兩個讓人感動的小細節。一是何老原先用的是幾十年前的舊棉被、舊枕頭,枕頭梆硬的,被子又薄又硬早不暖和了,可她舍不得換。後來,萬老師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才換了新的。二是何老前幾年在醫院更換心髒起搏器時,醫生給她開了一種好藥,可她知道後一定要換價格便宜的,說是給公家省錢。
可是就是這樣一位生活儉樸的老人,卻將她省下來的錢毫無保留地給了黨和人民群眾。
何老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就一直堅持將工資的一半交黨費,至今已近半個世紀。她說:“工資是黨給的,自己節省點,多交點黨費是應該的。”在餘下那不多的錢裏,除了拿一部分設立“何淵獎學金”外,她還頻頻捐獻,哪裏需要扶危幫困,哪裏就有她的名字。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年單希望工程一項就捐了上萬元。僅去年,她就為汶川地震捐款1萬元,交特殊黨費1千元。
“你們還坐一坐,喝一點水。”告別何老時,她一再用濃重的四川話挽留我們。殷殷之情連同心中的震撼長久地駐留在心中,打濕了我們的眼眶,打濕了我們的記憶……
像雷鋒那樣做人
——趙陽城的離休生活
曾衡林
“美國人都要學雷鋒,可見雷鋒精神的價值和意義。”趙陽城跟我們說。
提到趙陽城,不得不說他與雷鋒的一段往事。1956年至1958年,趙陽城任望城縣委副書記、書記時,雷鋒曾在他身邊工作過兩年,兩人關係密切。雷鋒到鞍山鋼鐵公司工作後,彼此間仍有書信來往。毛主席等為雷鋒題詞後,趙陽城率先發表紀念文章《雷鋒精神鼓舞著他的故鄉人民》,並堅持宣傳弘揚雷鋒精神,遂有“雷鋒書記”之美譽。
1994年,趙陽城從省人大民族華僑委員會主任委員位置上離休了。趙老說,退下來後,他有更多時間來倡導開展學雷鋒活動了。趙老是湖南省雷鋒精神研究會副會長。研究會辦有雙月刊《雷鋒精神研究》,還與省文明辦等編輯出版《湖南當代雷鋒》一書。離休10多年來,趙老一共舉辦了雷鋒精神報告會50多場,足跡遍及撫順、大慶、廣州等全國10多個省市。
趙老的報告會深入淺出,深受大家喜愛。5年前,省人大關工委在暑假組織機關子弟,邀請趙老搞了一場報告會。講完後,大家搶著要講稿,趙老複印了30多份發給大家。因為複印的講稿有限,有些孩子沒有拿到。機關幹部江菊英的孫女,跟著父母在廣州讀書,暑假回來看爺爺奶奶,也參加了報告會。由於沒有拿到資料,她當場就急得哭了起來。趙老安慰她說,沒關係,爺爺再給你複印一份。趙老不但給她複印了講稿,還親自送到她家裏並給她講了一些雷鋒的故事。小姑娘回去後,寫了篇《聽“雷鋒書記”爺爺講雷鋒》,文章在學校裏還獲了獎。
趙老走到哪裏,就把雷鋒精神像種子一樣播撒到哪裏。
趙老也是雷鋒精神的踐行者。
長沙縣高橋鎮有一個白鷺湖,鎮裏雖然在這裏修了個水庫,但是周邊幾個鄉鎮卻一直沒有通自來水。10年前,趙老來這裏考察,看到這種情況,向縣裏提議在這裏搞個自來水廠。他幫助縣裏搞規劃,去省計委、省建設廳、省衛生廳跑批文,籌措經費。自來水工程建好後,覆蓋了高橋、金井、路口3個鎮,並計劃延伸到福臨鎮和開慧鄉,差不多半個長沙縣的人都喝這個自來水廠的水了。鄉親們說起趙老無不豎起大拇指。有位老鄉說:“老書記了解我們,給我們辦了大實事,做了大好事。”
10多年來,趙老還為我省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路橋、水利等建設,籌措了一千多萬元經費。趙老身兼數職,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身體有恙,奔忙於老幹工作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道路上。趙老做過多少好事,連他自己都無從統計了。
趙老說:“雷鋒雖然曾經是我的下屬,但是他的無私奉獻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我們要像雷鋒同誌那樣做人。”
健康長壽靠自己
——記離休幹部陳書諫
曾衡林
陳老的家非常簡樸,沒有什麼貴重的家具擺設,幾間不大的房子,收拾得非常幹淨。陳老告訴我們,盡管自己已經快90歲了,愛人也已經81了,但是,他們一直自己生活著,沒有跟子女們一起住,做飯菜、搞衛生都是自己動手,也沒有請保姆。陳老說:“兩個人都能動,就不請保姆了,一請保姆,自己也就變成了懶漢。”
1.8米的個子,身板硬朗,頭腦清晰,麵容慈善,我們開玩笑地說,陳老年輕時一定是個帥小夥吧?老人說,現在沒有1.8米了,隻有1.78米了,越長越矮了,也不帥了。陳老的風趣讓我們的交流變得自然順暢了很多。
1984年,陳書諫從湖南省司法廳黨組書記、廳長兼省司法幹校校長的位置上離休了。離休後,如何過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晚年,如何做一個健康長壽的老人,是陳老一直思考的問題,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他的體會隻有一句話,那就是“健康長壽靠自己”。
陳老的健康老人的標準有六條:體健、腦清、眼明、耳聰、筋骨活、血氣通。陳老說自己除了腿有點小毛病外,其他幾點基本上都做到了。要做一個健康老人,首要的就是要胸寬長樂。什麼事情都要想得開,往好處想。國家大事看主流,不看枝節。陳老說,現在有些老同誌,對一些社會現象橫豎看不慣,意見很大,牢騷很多,這樣不好,要相信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相信黨和國家都能處理好的。離休了,個人的矛盾要少去計較,多與人為善。陳老給我們講了個故事。有個原本跟他走得很近的同誌,在他的關心幫助下,調到了省司法廳工作。到了司法廳以後,卻總是到處說陳老的壞話,處處吹噓自己。陳老覺得可能有誤會,一直沒有與他計較過什麼。離休後,有一次,兩人恰好都得病了,在同一個醫院住院。陳老找到了這個同誌,深談了一次,這個同誌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做了檢討,大家也都心寬氣順了。
散步,是大多數老人喜歡的鍛煉身體的方法之一,陳老也不例外。他每天堅持一個半小時的快步行走鍛煉,原來到烈士公園,現在年紀大了,改在了省委大院。除了勤動腿,陳老還勤動手。離休後,他參加了省老幹部大學的學習活動,學了兩年的書法,臨摹過王羲之、柳公權、顏真卿等很多名家的碑帖,現在還堅持每天寫100個毛筆字。2009年9月,陳老的書法作品,參加省司法廳老幹部書畫詩詞展,獲得了三等獎。陳老還學習了三年的按摩,每天早晚兩次,自己給自己做按摩,從頭到腳,每次40分鍾,有時候也幫老伴做做。“按摩以後,腦子清楚了,身上的病痛也沒了。”陳老說。離休後,陳老的腦子一直沒歇著,除了擔任不少的社會兼職外,他也經常去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寫了不少的文章。他寫的《湖南省六家律師事務所改善物質裝備情況調查》一文,還獲得了全省司法行政優秀調研文章獎。動腿動手動腦,關鍵還是要持之以恒,“行動、勞動一定要持之以恒”,陳老說。
早上一個雞蛋、一杯牛奶、兩個包子;中午兩個饅頭、加一些葷、素菜,晚上米粥、玉米糊;每餐飯後吃些水果,這是陳老給我們開的他的健身餐譜。陳老說,老年人的飲食很重要,早上要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要飲食正規不偏食,適當注意營養。陳老的健康長壽秘訣還有一條,那就是有病就治,無病就防,以防為主。
離開陳老家時,陳老堅持要送我們下樓,我們拒絕了。燥熱的天氣裏,已經有了些涼風,我們也在心裏祝願陳老的健康長壽之路,能順風順水,能走得更長遠。
樂在太極
——趙建中的離休生活
楊 丹
采訪趙建中老人,我們的話題始終不離開一個詞——太極。趙老愛太極入骨,50年來勤於練習。而太極也給予了他慷慨的回贈。他高興地說,如今這副還算健康的身板全得益於太極。
今年已85歲高齡的趙老留著齊整的平頭,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拄著一根手杖。講話時中氣十足,不時哈哈大笑,整個人清清爽爽、神采奕奕。若非他自己告訴我們,哪裏看得出他曾是一個老病號,幾次病得快要去見馬克思了。
趙老與太極結緣始於1959年。那時,他因患神經衰弱到廣東療養,首次接觸到太極,一練之下就愛上了。從此,一直堅持練習、揣摩,不少折磨他多年的病因此都痊愈了,身體越練越好。
2008年,他因股骨頭壞死做了髖關節置換術,術後3個月不能下床,連生活都無法自理。是太極拳再一次拯救了他。隨著他慢慢地運用太極的原理堅持鍛煉,身體漸漸康複。現在能上下樓,能一次步行1公裏左右。
說起這個艱難的康複過程,老伴陳奶奶在旁邊連連說:“就他這個年齡能術後康複得這麼好,真是不容易啊!”趙老則開心地說:“感謝太極拳。我自身的經曆表明,太極拳是最好的健身方式之一。”
說到太極拳,趙老仿佛打開了話簍子。他給我們抱來了一堆與太極相關的書籍。有文有圖,有各種不同的開本,不同年代的版本,更有各種不同的流派。如剛柔相濟的陳式太極拳,簡潔舒展的楊式太極拳,柔化輕舒的吳式太極拳,緊湊舒緩的武式太極拳。他說,自從練上太極,這麼多年來,他每到書店隻要看到太極書,是見到一本買一本。
在趙老的書房,果然看見書櫃裏一排排擺滿了有關太極的書籍。由於太多,記者忍不住發問:“趙老,這麼多書,您都看過嗎?”“都看過,不信,你抽幾本考考我。”趙老風趣地回答。豈止是看過,記者隨手翻了翻這些書,發現每一本書裏都劃有許多紅杠杠,更有不少書還密密麻麻地寫滿了眉批。老人的認真勁頭可見一斑。
“太極文化是在5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中華先民創造的文化瑰寶。太極拳是太極文化在武術上的結晶。學習太極拳,可以切身體會太極哲理。通過對太極哲理的穎悟,可以提高拳藝,達到強身健體,修身養性、身性雙修的效果。”趙老一邊給我們展示著他的寶貝書籍,一邊見縫插針給我們普及太極知識。
“太極原生無極中,混元一氣感斯通。先天逆旅隨機變,萬象包羅易理中。”這是《太極拳譜》一書中的一首《太極歌》。趙老深愛之,請了一位書法家將這首詩寫下裝裱好,掛在客廳的牆上。
講到興起時,趙老指著《太極歌》一句一句地詳細解釋,並結合自己多年修習經驗談心得體會,間或手舞之、足蹈之。雖然記者不是同道中人,可也被深深地感染,不由得在心底默默感慨:太極博大精深,太極魅力無邊。
在太極中,趙老重拾了健康。在太極中,趙老找到了至樂。
長沙有位“走路隊政委”
——記離休老幹部 孔昭洵
曾衡林
初聽孔昭洵說他們有個“走路隊”,我的好奇心一下被調動了起來。孔老告訴我們,他們這個隊還真算是一個小小的組織,有十幾號人馬,有“政委”,有“隊長”。孔老就是這個“走路隊”的“政委”。
一頭銀發,兩道壽眉。83歲的孔昭洵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個健康、慈善的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