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桿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這是一個三重複句。複句的層次劃分和層次關係說明是: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並列)突乎南北,(承接)嘩然而駭者,(因果)雖雞狗不得寧焉。
(重點難點)
一、結構
本文以內容的主次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永州之民捕蛇的原因。
第二部分(2~4段)敘述蔣氏祖孫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
第三部分(第5段)點明全文的主旨賦稅之毒有甚於蛇。
二、內容
從幾個方麵理解課文內容。
1.蔣氏祖孫三代的悲慘遭遇:蔣氏一家三代都冒著生命危險捕蛇,有兩代人已經死在捕蛇這件事上,一代人正在死亡線上掙紮“專其利三世矣”,“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2.大人民的悲慘遭遇:官吏殘酷盤剝,人民傾家蕩產,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一一“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人,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3.封建官吏凶狠殘暴:“桿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4.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說明當時廣大人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沉重賦稅造成的。
5.餘悲之,“餘聞而愈悲”,表現出作者對人民的同情。
三、寫作方法
1.表達方式
從《捕蛇者說》全文看,第1~4段是記敘和描寫,第5段是議論。其中第1段是記敘永州之民捕蛇的背景,為後文的展開作了鋪墊。第2~4段記敘描寫蔣氏三代捕蛇的苦難家史以及鄉鄰的痛苦境遇,為後麵的議論打下了基礎。第5段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點明主題。
2.對比修辭手法
用毒蛇與賦稅作對比,突出說明賦稅比毒蛇還要毒的事實。用蔣氏與鄉鄰作對比,即生死、安危以及常危和危作對比,有力地揭露了統治者橫征暴斂的罪惡。
31.詩詞曲四首
《君子於役》,寫婦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登樓》,反映唐代中期內憂外患,人民生活動蕩不安的現實,表達作者憂國優民的情懷。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抒發了作者報國無門、壯誌難酬的痛苦和憤恨的感情。
《朝天子?詠喇叭》,諷刺抨擊了宦官倚仗權勢、欺壓百姓的醜惡行徑。
(基礎知識)
一、字詞
1.通假字
曷至哉?“曷”通“何”,同音替代。
雞棲於桀。“桀”通“權”,同音替代。
牛羊下括。“括”通“恬”,形聲字聲旁互相替代。
2.實詞
(1)名詞
麾:古代用以指揮軍隊的旗幟。如“八百裏分麾下客”。
心:心髒、心意,此指思想。如“花近高樓傷客心”。
塒:牆壁上挖洞做成的雞窩。如“雞棲於塒”。
(2)動詞
贏:有盈利,取得勝利,文中指取得。如“贏得生前身後名”。
柄:禽類歇宿之稱,文中指進入。
點:檢查、核對,文中指查對指揮。如“沙場秋點兵”。
翻:反轉、倒下、翻譯,文中指演奏。如“五十弦翻塞外聲”。
賦:給予、分析,文中指寫作。如“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二、語句語法分析
1.如之何勿思?”
這是一種特殊的固定格式。“如”含有“對付、處理”的意思,“何”表示“怎麼、怎樣”,“如之何”即“對……怎麼樣”,表示疑問。
2.可憐白發生!”
這是一個感歎句,表示對現實和人生的慨歎。
3.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這是一個因果倒裝複句,先寫見花傷心的反常心理,再說是由於“萬方多難”的原因。
(重點難點)
一、《君子於役》
《詩經》采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賦”,是直接鋪辦,把要說的話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比”,即打比方。“興”,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個開頭,以引起所要說的內容。《君子於役》,這首詩采用“賦”的表現手法。開頭直截了當地寫出女主人公恩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不知丈夫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內心十分痛苦。在傍晚之時,眼看雞都要進窩,牛羊也都要下山了,觸景生情,內心更加痛苦。由此反映出統治階級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二、《登樓》
全詩即景抒情,感情基調是哀傷的(傷客心)。描寫山川聯係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記述人事借助自然的景物(花近高樓傷客心,西山寇盜莫相侵,日暮聊為《梁甫吟》而這些人事與自然界物是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的,是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的。此詩“氣象雄偉,籠蓋宇宙”,容量很大,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表達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寄托了遠大的抱負,也諷喻了當朝的昏君。
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這首詞回憶描繪當年沙場點兵的雄壯軍容,橫戈躍馬(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戰鬥生活,收複失地(了卻君王天下事)的暢快心情。然而,這些已成為曆史,如今已是“可憐白發生”了。如此感歎,反映出作者報國無門、壯誌難酬的痛苦和憤恨的感情。
四、《朝天子,詠喇叭》
這一首散曲,采用“托物言誌”的方法,形象描述了喇叭的特征和功用(曲兒小腔兒大,全仗你抬身價),借以揭露宦官倚仗權勢,掠奪財物,造成百姓傾家蕩產(吹翻了這家,吹翻了那家)的罪惡行徑,表現了作者對橫行霸道的宦官痛恨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