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番外1(1 / 2)

有人說“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而我的子軒,在我心裏是一個沒有可恨之處的可憐人。如果上天懲罰一個人、讓他受盡磨難必然是因為他的某個過錯,那麼子軒的錯,就是他庶出的身份和那與生俱來的容顏,也許還包括那被很多人都忽視了的善良吧。

親人——

封建王朝,一個娼?妓生的孩子,即使是尚書府庶出的大少爺,也該是不能被世人的道德觀所樂見的吧。“長子”的身份,非但沒有為他帶來半點好處,隻是讓他的日子過的更艱難些罷了。

葉尚書一開始便料到了吧?所以,才會忍痛要舍棄尚未出生的子軒,想讓大夫人如願生個長子嫡孫……一切都是為了家和萬事興啊——不僅綺南以後在府內的日子會好過些,就是那個孩子——也該能投胎到一戶好人家,找到更好的幸福吧……可是子軒卻“倔強”的活了下來。

所幸,尷尬的身份並沒有讓子軒變成性格乖張的紈絝子弟,沒有自暴自棄……他一直積極向上。比起很多人生活中遇到一點苦難就一蹶不振,他卻不斷的被“推倒了”又哭著“爬起來”,到最後不再哭泣,學會了躲避……努力著,希望有一天能離開尚書府,隻單純的想過些簡單、樸素的生活——而那沒有惡毒的詛咒和鞭笞的生活對於他便是幸福吧。

有時會想如果子軒的母親不是那麼的善良,能夠多一些世俗娼?妓該有的勾心鬥角的計較,也許他會過的好些吧。她教給了子軒善良,卻沒有遺傳給子軒她的愚蠢,所以子軒不傻、也沒有傻福。所以,麵對單純而善良的母親,與其讓她陪著自己一起難過……他很早就學會了獨自承擔。當然,應該感謝子軒的母親,如果不是有她的存在,有她給予子軒的那些溫柔的回憶,讓子軒懷抱著一個想要給她幸福生活的願望,一份牽盼……也許,就沒有子軒現在的堅持了,當然,還有無奈。

雖然沒有如果,可仍忍不住會想如果子軒的母親真多了那幾分心機呢?那麼,也許能多庇護些他吧,至少再不會教導子軒要銘記大夫人讓他們這對淪為娼?妓的母子進葉府大門的恩情,不會時時叫子軒知恩圖報……應該會讓子軒少一些有口難言的苦楚吧。

可是沒有如果。那樣的綺南,葉尚書不會喜歡。就像那個美麗、聰明的大夫人,她始終沒有抓住丈夫的心,因為葉尚書喜歡的是單純善良、溫柔可人的花魁綺南。是真的喜歡啊,所以給他一切他能給的——人參、鹿茸、燕窩、魚翅……可是,恩義在前,他能給的畢竟有限——他永遠無法給她心愛的女人那個他身邊最最重要的位置,因為那裏已經有了他恩師的女兒,他竟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啊。

隻是子軒比她母親更可憐了些罷了。因為在葉尚書心裏,雖然比之大夫人更愛子軒的母親些;而子言與子軒,同是自己的兒子,但因為懷抱著對大夫人的愧疚,也因為小兒子從小得病更瘦弱些,自然的便會更憐愛些病弱的子言……不是不喜歡子軒,隻是一份愛心,本能的分給了自己心愛的女人,然後用力的記著去分給那個自己本就應該關心的女人,不忍心之下也會分給看起來更病弱可憐的小兒子……結果,還有多少能留給子軒?不是不愛子軒,他那麼可愛,那麼漂亮,隻是忙著去愛了更想愛的,補償了虧欠的,等得了空再回首看到他,他已經長大,該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而男人就該自己去撐一片天,怎能成日裏期盼父母捧著嗬護?隻是忘了自己從來沒有嗬護過啊!

是誰說過,最好的永遠是沒有得到的那個。子軒有太多的美好讓他期盼,隻是不得不在知足的告誡中學會尋找快樂。因為快樂的一天是過,悲傷的一天也是一樣要過……說他軟弱也好,說是習慣了也罷,他一次又一次的妥協……

偶爾忍不住的歎息是因為心裏裝滿了無奈和哀傷,滿溢了出來……

子軒確實是識時務的,他知道自己是個庶出的“大少爺”,金銀珠寶、尚書府所有的一切他自認沒資格也從沒有想過要和子言爭,他自信一雙手能養的活自己和母親!隻是,對於父愛,他一時放不開——他以為既然同子言一樣都留著父親的血、一樣叫那男人父親……他以為可以爭,所以努力的讀書習字,讓夫子表揚、讓父親高興,用盡心思的賴在父親的懷裏祈求他不要離開,想“利用”父親為他阻擋大夫人的鞭子……可是父親依舊離去了。子軒用血的教訓認識到即使是“老爺在的尚書府,大夫人的話也一樣是要聽的”。

大夫人可以都是對的,但有句話她說的不對,至少不全對,子言很努力,可他葉子軒又何嚐不是呢?因為知道父親不喜歡不守禮、不尊重長輩的孩子——躲不過了他就忍著;因為知道父親不喜歡懦弱、喜歡玩偶的兒子……他吞著淚水努力讓自己變的堅強懂事,不再哭鬧……可為什麼越是堅強,父親卻是離他越遠?為什麼到頭來留給他的永遠是被舍棄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