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你不能在爭執中獲勝。你輸了,就是輸了,即使你贏了,也等於輸了。原因何在?即使你贏了對方,把他說得體無完膚,你也許覺得當時很解恨,但是,因為你逼得對方低你一等,剌傷了他的自尊,就招致了他對你一輩子的怨恨。”
——戴爾·卡耐基
社交過程中人女性的情緒是可以相互感染的,而情緒的控製能力就反應了社交中影響力的大小。然而矛盾是無處不在的,在交際中,難免會出現你的思想和意見和別人相左,或者出現一些摩擦和問題,從而出現口角,甚至是爭論。其實爭論是完全情緒化的,非理性的,一旦爭論發生,即使你說的頭頭是道,對方也不會接受,這時完全是對方的感覺在起作用。
社交中的爭論隻會使得事情愈來愈糟,避免爭論、循循善誘才是取得共識的途徑。爭論最大的弊端正是雙方觀點上衝突轉變為自尊的衝突,也就注定沒有人能贏得爭論。伴隨著爭論出現的,必定是叫嚷、威嚇、羞辱、奚落,完完全全的一場個人爭鬥,這樣的爭論隻會影響交際的關係和感情,所以社交中一定要避免爭論,因為你贏得的爭論越多,你的朋友也就越少,爭論往往孕育狹隘的心胸,擁有這種心胸的人總努力在證明誰是對的,而不是在尋找什麼是對的。
在以社交為目的的場合,要極力避免和別人爭論,因為交談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彼此的了解,增進雙方的友誼,是一種社交性的活動,一爭論起來就很容易和原來友好的目的背道而馳了。要做到既不必隨聲附和別人的意見,又避免和別人爭論,究竟有沒有兩全的辦法呢?
1.盡量了解別人的觀點
在許多場合,爭論的發生多半由於大家隻看重自己這方麵的理由,而對別人的看法沒有好好地研究、了解。如果我們能夠從對方的立腳點去看事情,嚐試著去了解對方的觀點,認識到為什麼對方會這樣說、這樣想,那麼,一方麵我們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會比較全麵;另一方麵也可以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即使你仍然不同意對方的看法,但也不至於完全抹殺他的理由;自己的態度就可以比較客觀一點,自己的主張就可以公允一點,發生爭論的可能性就比較少了。
同時,如果你能把握住對方的觀點,並用它來說明你的意見,那麼對方就容易接受得多,而你對其觀點的批評也會中肯得多。而且,對方一旦知道你肯細心地體會他的真意,他對你的印象就會比較好,也會嚐試著去了解你的看法。
2.明確肯定你所同意的部分
在爭論時常犯的錯誤就是過分強調雙方觀點的差異,而忽視了可以相通之處。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雙方為了一個枝節上的小差別爭論得非常激烈,好像彼此的主張沒有絲毫相同之處似的,這實在是一件不智之舉。
歐,亨利受的教育不多,在城市做懷特汽車推銷的工作,卻總是喜歡爭論,每次在離開別人的辦公室時,他都會心想:“我這次畢竟把那個驢給治了。”但是對方雖然被他治了一次,可也沒買他的東西。
後來他學會了克製自己,不再和別人吵架,再次去向客戶推銷的時候,客戶聽了他的產品,說道:“什麼?懷特的汽車?不好!不要錢我都不要,何西公司的汽車才是我想要的。”亨利克製自己的怒火說:“何西的東西確實好,買他們的貨是不會錯的,何西的車都是著名廠家生產的,而且業務員也很棒。”於是,在這點上客戶再沒什麼可說的,因為亨利認同了他的看法,於是,亨利開始向客戶說明懷特公司的好處。一段時間過後,亨利成為了懷特公司的銷售明星。
亨利在推銷汽車時,先是同意了對方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去求同存異,從而成功銷售了汽車。在社交過程中,我們的目的是在交談中使雙方的觀點更接近、雙方的了解更深。即使你所同意的僅是對方言論中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隻要你肯坦誠地指出,也會因此營造比較融洽的交談氣氛,而這種氣氛是能夠幫助交談發展、增進雙方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