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
荷蘭的海岸,景色迷人。遠眺,碧綠的海麵上點綴著一張張雪白的船帆;近看,潔白的風車葉片在藍天中飛速地旋轉,宛如一幅神奇美妙的圖畫。
濱海城市薩爾丹,是荷蘭著名的造船業中心。那裏有巨大的造船工廠。一六九七年,有個俄羅斯“大使團”來到了這裏。說也奇怪,這個使團總是往船廠裏跑,不厭其煩地打聽造船的方法。其中有一個二十多歲的高個子青年,索性住進了一個鐵匠的小屋,到船廠的木工間當一名普通木匠。這青年身強力壯,膂力過人,幹起活來生龍活虎,休息的時候總是向老師傅請教造船的技術,並且不時地在小本子上記錄著。
船廠的工人感到十分奇怪,仔細地觀察這個俄國青年的一舉一動。他自稱米哈依洛夫,職業是水手,在使團裏當一名下士隨員。他寫信回國時,總要蓋上一個圖章,上麵刻的是“一個尋師問道的學生”。更令人注目的是,使團裏的官員經常來看望這個隨員,態度竟是那樣的恭敬;而這個隨員向官員們講話時,態度又是那樣的隨便。
荷蘭工人都在竊竊私議。一個工人說:“他大概是一位皇子吧?”許多工人都有相同的感覺。其中有個工人甚至大膽猜測說:“他可能是沙皇!我到過俄國,聽說沙皇彼得有兩米高,跟他的身材差不多。”
於是,好奇的荷蘭人一下子都湧到這個俄國青年麵前,直接地問他:“你是不是沙皇?”
米哈依洛夫堅決不承認自己是沙皇,但是,好奇的荷蘭人還是成群地向他詢問。他被問得沒有辦法了,隻好遷居阿姆斯特丹,到一家船廠裏去當學徒。在那裏,他一連工作了四個月,直到把一艘大船造成為止,這期間,他一有空就朝其他工廠或博物館跑,盡量多學一些科技知識。此外,他還訪問了荷蘭的有名科學家和畫家,了解當地的文化建設。
接著,這個使團又來到了英國。米哈依洛夫在泰晤士河的一家船廠裏研究造船技術,前後耽了兩個月。他的興趣極其廣泛,在倫敦研究了英國的國家製度,甚至還爭取列席英國議會的會議呢!
大使團到了維也納,這個青年的身份就公開了。原來,他果真是俄國的沙皇彼得一世。“米哈依洛夫”是他的化名。在維也納,他以俄國君主的身份,同奧地利國王進行正式會談。
一個俄國的沙皇,為什麼要隱瞞自己的身份去出國遊曆呢?這是因為,俄國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彼得迫切希望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打通出海的門戶。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水域——這就是俄羅斯所需要的”。
彼得離開維也納準備到威尼斯去的時候,莫斯科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的姐姐索菲亞公主準備策動軍隊奪取政權。於是,彼得星夜趕回莫斯科,把姐姐關進修道院,逼令她當一名修女。同時,用武力鎮壓了軍隊的反抗,親自對抓來的叛軍進行審問,先後處死了七百九十九名軍人,從而鞏固了自己的政權。
接著,彼得著手對國內的各個領域實行改革。
首先是改革禮儀製度。
他為了避免盛大的歡迎儀式,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別墅。第二天,大臣、領主、貴族、大商人都來晉見彼得。他們看到沙皇,噗的一聲,一齊跪在地上。
“不!不!”彼得連忙客氣地對他們說,“下跪是舊的儀式,現在不時興了,大家請起來!”從此,彼得禁止了俄羅斯通行過幾百年的下跪儀式。
人們站了起來,大家驚奇地望著沙皇。這時,沙皇彼得卻拿出一把剪刀,走到領頭的那個貴族麵前,笑著說:“哈哈!你的胡子該剪一剪了。”順手把貴族的胡子統統剪了下來。
這是因為,俄羅斯的男子曆來都是留胡子的,三十歲左右的人已經滿臉長須,行動不很方便。從這以後,大家都按照彼得的命令,把胡子剪了。
彼得又走過去拉拉他們寬大的俄羅斯長袍,再指指自己穿的緊身西服,說道:“穿這種長袍太麻煩了,妨礙工作,一定要改!”從此,他下令禁止再穿長袍,一律改穿西服。
此外,彼得還對文化教育和官製進行了改革,籌建科學院,創辦報紙,按知識才能和貢獻來選拔官吏等。第二步,也是最主要的,是改革軍隊。
彼得下令在農奴、奴隸、自由民之中征募士兵。新兵仿照西歐步兵的模樣,穿暗綠色軍裝,戴三角形軍帽,在莫斯科附近接受軍訓。僅僅三個月的工夫,就組成了一支三萬兩千人的軍隊。一七〇〇年,彼得發動爭奪波羅的海的戰爭。當時,波羅的海的東岸和北岸,大多是瑞典的領土,於是,彼得就向瑞典發動進攻。結果,在納爾瓦打了大敗仗,許多俄羅斯士兵被瑞典俘虜,好不容易鑄造起來的大炮,全給瑞典搶走了。
大炮沒有了,軍隊損失了,仗該怎麼打呢?
彼得下令,在每三個教堂中,拿出一個教堂的大鍾來鑄炮。當時的大炮是銅鑄的,教堂的大鍾有好幾噸重,拿來鑄炮確是一種簡便的做法。一年以後,彼得鑄成了三百門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