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伊凡四世沒等上征服西伯利亞汗國,就於一五八四年死去了。他留下兩個兒子,大的叫費多爾,是第一個皇後生的;小的叫季米特裏,是最後一個皇後生的。
按照規定,大兒子費多爾繼承了皇位。小兒子季米特裏當時才兩歲,由他的母親帶著,離開京城,到自己的封地去了。
費多爾是個有病的人,而且愚蠢不堪。登上沙皇寶座後,整天在教堂裏祈禱,還不停地敲那裏的鍾鬧著玩;或者觀看討好他的大臣們表演滑稽和互相廝打。老百姓們都譏笑他是個傻瓜。
傻瓜怎麼能治理國家呢?慢慢地,皇室大權落到了他舅子波利斯·戈東諾夫的手裏。
波利斯很能幹,又能玩弄權勢。他把自己不滿意的權貴大臣們統統排擠掉,將自己的家當做俄國的宮廷,自行接待起外國的使節來。國家大事都由他來決斷。
在波利斯攝政期間,俄國頒布了一個法令:政府有權幫助地主追回逃亡不滿五年的農民;一個自由的人隻要給地主工作六個月以上,就成為地主的奴仆。這樣一來,農奴製加強起來,農民所受的壓迫也更加深重了。
一五九八年,多病而愚蠢的費多爾終於死去。因為他沒有兒子,弟弟季米特裏也在七年前亡故,所以皇位出缺。這下波利斯的機會來了。經過王公大臣們的選舉,波利斯當上了沙皇。
波利斯上台兩年,國內發生了嚴重的饑荒。由於多雨加上早降的秋寒,毀壞了大片大片成熟的莊稼。秋播地裏的麥子,第二年春天又沒有發出芽來。農民們連重新播種的種籽都沒有。饑民們啃野草和樹皮度日。接著是整村整村的人餓死,就連莫斯科的街道上,每天也出現上百個餓殍。
波利斯生怕饑民們起來造反,下令分發倉庫裏的糧食。但是,官吏們從中漁利,能分到饑民那裏的為數很少;而商人、地主和寺院的倉庫裏,卻堆積著大量糧食。可怕的饑饉從一六〇一年一直延續到一六〇三年。大批饑民實在活不下去,便和奴仆們結成隊伍,襲擊地主和商人。波利斯下令武裝鎮壓,“罪犯”們成百上千地被絞死在樹上。人們對波利斯的統治充滿著仇恨。波利斯為此坐立不安。
正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件事使波利斯心驚肉跳,茶飯不思。原來民間到處有這樣的傳說:
“你知道嗎?伊凡四世的小兒子季米特裏沒有死,他還活著!”
“是呀,聽說他在立陶宛(當時俄羅斯人稱波蘭為立陶宛),馬上要回俄國!這回波利斯得把皇位讓給他啦!”
傳說越來越多。後來有人說,季米特裏已經帶著波蘭軍隊來莫斯科繼承皇位了,因為隻有他才是真正合法的沙皇。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季米特裏同他的哥哥費多爾一樣,是個多病的人。一五九一年他九歲的時候,有一次在宮廷裏玩刀,正好羊癇風發作,全身痙攣,口吐泡沫,倒地時刀穿咽喉死去。
季米特裏的母親見到這種情況,便大喊大叫,說他兒子是當時攝政的波利斯派人害死的,弄得波利斯很尷尬。後來,從莫斯科派來了一個以瓦西裏·叔伊斯基王公為首的調查委員會。經過調查,由叔伊斯基簽署證詞,確認季米特裏是自己喪命的,與波利斯無關。結果季米特裏的母親被迫去做尼姑,算是誣告攝政大臣的懲罰。
既然季米特裏已經死去,那麼怎麼會又冒出一個季米特裏?現在這個季米特裏,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跟波蘭又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