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不一樣了,遼主耶律延禧禦駕親征大敗而歸,國內又正在鬧叛亂,可謂是內亂空虛不堪。
這可是收複燕雲十六州再好不過的機會了。
為此,武大特意派出了多路人馬,向宋朝彙報這樣的情況,就期待著皇宋崛起,能夠盡早拿回這夢寐以求的養馬地,國運地。
隻是那些去報信的,也不知是宋朝的上層不敢相信,還是在中途的傳遞之中出了什麼差錯,總之消息是傳遞過去了,可是宋朝那邊卻遲遲沒有動靜。
這就尷尬了。
要知道現在遼國內亂加劇,又加上耶律延喜禦駕親征的失敗,此時此刻根本難以顧及燕雲十六州,隻要有一支強軍而過,必然能夠光複這裏。
要知道宋朝對燕雲十六州的感情,可也不是隨便而的,隻要有人可以光複這裏,就可以得封王爵的呀。
但即便在這樣的誘惑之下,武大派出的所有的通信者全都铩羽而歸。
這真是讓武大不禁嘿然一笑,看來,這些宋朝的官員還真是怯敵如虎啊。
要不然,不會出現如此的局麵的。
但即便如此,武大也不放棄,又采取了新鮮的方式,既然宋朝那邊不敢從事,那武大就倒逼他們從事。
並且,武大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教訓。
直接上來就放大招,齊頭並進,一方麵,花錢花精力編段子,編評書,收買更多話本的人,在各地酒館,將遼主新敗,遼國內亂不堪的消息推而廣之,營造收服燕雲十六州的氛圍,以爭取民間輿論的力量。
一方麵武大又掏出了大把的銀子,前去走高俅童貫等權臣的路線,來賄賂他們,讓他們想著收複燕雲十六州。
如此一來,兩管齊下,從民間到上層都對收複燕雲十六州有了十足的興趣,畢竟,可骨頭的話,沒有什麼人真的願意,可是痛打落水狗的話,那還是可以好好地嚐試一把的。
最起碼,也讓大家明白遼國現在的情景是十分不妙的。
要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高俅和同伴們還沒有信心的話,那武大也沒有辦法,隻能嘿然一笑了。
但封王的誘惑以及種種消息的傳入,讓武大顯得很有信心,他相信,這些人一定是會忍不住寂寞的。
高俅童貫這些鳥人他們功名之心十分之重,欺軟怕硬更是他們的本能,麵對遼國如此的內亂,他們應該不會錯過的。
所等的無外乎就是時間罷了。
甚至,若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宋朝還不敢出擊的話,武大還可以配合他們,繼續從遼南向著遼中遼東進軍,配合宋朝來收複燕雲十六州。
種種舉措可謂是萬全之策。
萬事俱備,隻欠宋朝敢於出兵了。
隻要能夠出兵,那就穩了!
如此虛弱的遼國,實在是前所未有的作戰良機!
武大可謂是用心良苦至極了。
沒辦法,這就是心中的執念,男兒當有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