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吳用對宋江的了解亦不淺,也早有想讓宋江上山,抗衡晁蓋的意思,在促成宋江上山的過程中,吳用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宋江上山以後,吳宋一條戰線,晁蓋的影響與勢力漸失,最後被宋江取而代之,隻是時間的問題,攻打曾頭市一戰,實際上是晁蓋有意突破吳宋的聯手,而一時興起之作,也反映了晁勇多謀少的基本性格特點,促使自己早早地送命,使梁山完全地成為吳宋的天下。
而現在,武大來了,自是不許那黑三郎上梁山的,而保住一個晁蓋在梁山上,倒是完全可以的。
豪強之路,講究的是黑白通吃,白的,武大有了,黑的,嗬嗬,有個晁蓋梁山,那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隻是,想要安撫下梁山的話,還有個關鍵人物要去搞定,那便是智多星吳用。
吳用號稱滿腹經綸,通曉文韜武略,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
但實際上不過是個落第秀才,連個“特奏名”都混不到,隻能在財主家任門館教授。
但此人卻在梁山上,擔任了掌管機密的軍師,梁山上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梁山起義軍的軍師,基層人民智慧的化身。
其實,這吳用的水準在武大的眼裏,也隻是一般。
但作為梁山上的智囊,他的意見還是很得山賊們的好評與重視的。
想要保住晁蓋梁山,讓水泊梁山成為武大地下層麵的“合作者”,或是附庸,那就先必須搞定吳用。
想要搞定吳用,方法也很簡單,要麼讓他歸心,要麼讓他死心!
以武大如今的聲勢與地位,要比那宋江已高了許多,隻不過,兩人的聲勢的範圍不同罷了,武大的聲望是更側重於善良、守序與中立的,而宋江的聲望則是側重於中立、混亂與邪惡。
一個在正麵層次上的聲望,一個是在地下層次的聲望。
孰優孰劣,對那吳用來說,其實都不重要。
更為重要的是武大能不能給予他一個盼頭,一個出路,若是有,那想必這個“智多星”是會做出明智的決定。
若是不能做出明智的決定,武大也不怕,直接讓他死心就是了,人死了,還不是心也就死了。
再是輕鬆不過。
就這麼辦,先禮後兵,先去結交一下水泊梁山,見識一下那晁蓋的氣度,順帶看能不能“拐”了豹子頭林衝與智多星吳用。
至於阮氏三雄,也多是心智不複雜的人,重之以禮,厚之以遇,何愁不能交好。
梁山嗬,梁山,就成為忠義莊的地下勢力吧!
武大霍然而起,心中已是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