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收集演講材料的要求(1 / 2)

(1)定向

收集材料要把準方向,防止盲目性和隨意性。生活千頭萬緒,書報浩如煙海,時間和精力不容我們有見必記,有聞必錄,這不僅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我們必須把準方向,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收集。所謂把準方向就是圍繞論題進行,根據論題劃定的區域範圍,按計劃、有重點地工作。選擇的論題要大小適中,不宜太窄,也不宜過寬。太窄,往往會漏掉與之相關的材料,使用時沒有回旋餘地;太寬,往往難抓住主線和重點,造成內容蕪雜臃腫,削弱和衝淡主題。

(2)充分

材料要充分。演講要求大量地詳盡地收集和占有材料,既要縱向了解事物發生、發展的經過,又要橫向了解事物各方麵的聯係;不僅了解事物的正麵材料,而且還了解事物的反麵材料,以便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分析、比較,這樣可以避免認識上的主觀性和片麵性。材料越充分,思路就越開闊,論據就越充分,就越能正確有力地闡明觀點,產生令人信服的雄辯力量。特別是學術演講和法庭演講,更要求論據充足,旁征博引。材料不足,往往難以言之成理,很難達到預定的目標。

(3)真實

所謂真實,就是指材料的客觀性。即所選材料是客觀世界確實存在的、符合曆史實際的。隻有真實的材料才最有說服力,才最有利於人們形成堅定的信念。任意臆造和虛構材料,勢必與事實發生撞擊,勢必被揭穿。為了保證材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必須交代材料的出處。如引用事例必須講清是什麼人、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事,為什麼以及怎麼樣。這樣可增強真實感,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影響力。同時要知人論事,既不誇大事件的意義和拔高人物思想,也不低估事件的價值和貶損人物品德。對於選做論據的書麵材料,要嚴格檢查、核對;要善於鑒別,去偽存真;切忌抄轉訛傳,張冠李戴,引起哄笑。

(4)新鮮

新穎別致,是就聽眾的感覺而言的。新奇感是促使人們注意的心理因素。演講者立論高妙,演講材料新鮮,就能較好地激起聽眾的新奇感,引起注意。這對深化主旨,充實內容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演講者“人雲亦雲”,重複使用別人用濫了的材料,就會令人感到乏味,甚至反感。因此,要盡力防止和避免材料的雷同,要造成新鮮感。一方麵要留心收集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事情,同時也要善於收集那些過去早已發生但並不為人所知的事例。此外,還要善於觀察分析,抓住現實中看似一般的材料,從中挖掘出新意來。這些當然不是信手可得的,而必須有耐心,有韌勁。魯迅先生在這方麵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他常借古諷今,十分生動。如《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的演講,運用了大量曆史材料和真實材料,古今結合,使人感到異常新鮮有趣。